关于提升我市基层治理能力的调研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不少农业人员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因此,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乡镇政权运行的人口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特别是在免除农业税和农村土地一系列改革后,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开发利用全面铺开。乡镇作为农业生产组织者、基层社会管理者和税收管理者的角色逐步退化,乡镇政权运行的产业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求乡镇治理实现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镇治理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所在,乡镇治理体系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在乡镇基层的直接体现。也就是说,实现乡镇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乡镇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市乡镇基本情况及改革实践

  我市共有乡镇89个,乡镇所辖地域面积6940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户籍人口491万,常住人口359万,地区生产总值1382.6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78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支出53.3亿元。全市89个乡镇中,规模较大的乡镇22个,中等规模的乡镇67个。

  2019年,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职能转变,扩大管理权限,理顺条块关系,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全市每个乡镇机构限额12个,统一设置“七办五中心”。其中必设机构5个:党建工作办公室、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退役军人服务站。其他机构,各乡镇可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源特色灵活设置。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明确乡镇主责主业、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规范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强化对乡镇支持保障措施、健全为乡镇减负长效机制等6个方面,细化33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2019年乡镇机构改革和2022年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市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乡镇机构设置更加规范,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更为合理,乡镇综合执法更加规范,便民服务途径更加便利。乡镇机构改革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

  二、我市乡镇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市乡镇基层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机构管理和运行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未得到根本清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处隐藏6040字,下载后查看---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实现乡镇公共服务标准化。县级主导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指导乡镇建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好基础。乡镇要在上级的统筹领导和指导下,出台本区域公共服务清单,实施公共服务全流程标准化管理,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创新公共服务运营机制。探索设置社区“服务经理”专职运营辖区公共服务,以专业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这也要求乡镇工作人员实现角色转型,让更多的人从机关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行政管理人员转变为面向公民的公共服务提供者。

  3.拓展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注重乡镇居民和社会组织对乡镇公共服务过程的参与,将发展基层民主和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建立乡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供给体制。明确乡镇政府的责任,构建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激活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改革乡镇财政体制,给予乡镇发展壮大财政实力的财政支撑和政策空间,要按照乡镇相应的事权安排合理的财权,完善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水利、环境、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公路、农村危房改造等措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事业,投入资金改善村级医疗服务,建造农村培训中心,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