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D员是D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D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助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加强农村D员的培训,提高农村D员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各地农村D员学习教育培训存在“学习时间少”、“学习意识弱”“培训难度大”“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学习时间少”就是农村D员大多数长期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主要精力都放在谋生上,无暇顾及学习,甚至不愿去花心思花精力去学习。“学习意识弱”就是农村D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水平较多,大多数D员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意识不强。“培训难度大”就是农村D员居住地分散,且留守在家中的大多数是年老体弱D员,参与学习不便,同时农村D员思想多元化、活跃化、复杂化,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农村D员培训的难度。“经费不足”就是基层D组织对农村D员教育培训未做专门的预算,D员教育培训经费难得得到保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X县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先后出台了《X县D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乡镇D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进乡镇D校建设,努力把乡镇D校建设成为开展D员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截止目前,各地乡镇D校已对X%的D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
一、主要做法
(一)重指导,擦亮D校“金字牌”
守牢思想意识形态主阵地,重拾乡镇机构改革前的优良传统,着力把D校这一D的独特优势和宝贵家业保护好、经营好、发展好。加强统筹规划。召开县委D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乡镇D校建设工作,明确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乡镇D校办学机制。紧盯目标任务。将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D员信仰、增强D员D性、提高D员素质作为乡镇D校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求乡镇广大D员每X年至少到乡镇D校轮训一次,实现D员进D校培训常态化。层层传导压力。将乡镇D校建设作为全县基层D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终基层D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乡镇D委书记是D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乡镇D委切实担负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推动D校建设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二)抓阵地,打造D性“大熔炉”
立足现有资源,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同时推行D校标准化建设,让D员学得深、有收获、能安心。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的原则,灵活设置教学场所,整合乡镇会议室、文化站、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场地资源,实行“五个一”标准配置(即有一间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有D徽D旗、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一间D员活动室、有一间图书档案室),推进主阵地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乡镇D校总面积累计达X平方米,“五个一”配置全部落实到位。针对部分老D员行动不便和偏远地区交通状况,推行出“集中教学+分散送学”的教学模式,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和部分偏远中心村,利用D群服务中心分别设立教学点X处,变“进乡上学”为“送教上门”,延伸乡镇D校“触角”。同时不断深化“D校+基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辖区内原X旧址、红X军长征纪念馆、X红色文化培训基地、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各类资源,建设X处各具特色的教学基地,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
---此处隐藏2652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农村D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D员的整体素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高基层D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各地D委要勇挑重担,担起责任,摒弃过去对D员学习教育的模糊认识和消极懈怠的思想观念,以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创新精神抓好农村D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二)因地制宜,要切实增强农村D员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D员群体学历结构参差不齐、职业多种多样、情况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制定D员教育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切实增强农村D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针对农村体弱多病的年老D员,要采取“送教到门”“送学到户”的方式,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针对在家的农民D员,要上门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多组织一些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的培训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增收致富的能力与本领;针对外出务工D员,可以采取平时“网络送课”与节假日务工返乡集中开展教育知识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同时,采用实地参观、现场示范、专家授课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D员的D性修养。
(三)注重落实,要突出农村D员教育机制的长效性
农村D员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落实落细。大到乡镇D委,小到D支部、D小组,必须担负起D员教育工作的主抓责任,要把建立D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作为着力点来抓,不断扩大农村D员的受众面和教育质效,真正使农村D员教育工作制度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