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单位,理想状态是:所有员工都想着怎样做好工作,领导则想着每个下属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单位,一定是凝心聚力向上走的。如果相反,领导天天只想着工作任务,而员工不想着工作光想着个人前途,那这个单位一定是工作上不去,干部也得不到提拔。所以,如果你成为了一个部门的一把手,脑子里务必始终想着,要为下属“跑官要官”。
我始终认为,一个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除了完成上级交办的重点任务之外,另一个就是你推荐提拔了多少干部。不要说我这个想法庸俗,其实,“为党育才”不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吗?
为下属“跑官要官”绝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相反地,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考虑下属的提拔使用,我觉得这样的一把手是不称职的。你可能会说,如果我的下属都不行,根本不配提拔,我为什么还要为他们考虑提拔问题?我要说的是,一个部门直属机关少则几十人,多则过百人,不可能连一个合适的干部都没有。如果你手下的干部一个都不行,那就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要么是你的眼光过高,发现不了下属的长处,或者是对下属存在偏见,要么就是你不重视教育培养干部,致使整个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所以,当一把手不能给下属创造提拔使用的机会,多少有点未能尽责。
自己单位管理权限之内的干部提拔使用这里先不说,重点说说如何做好工作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下属走上更高级的领导岗位。
还是说说我曾经为同事“跑官要官”的经历吧,明白的人会从中悟出一点门道来。
---此处隐藏2359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要设法给被推荐的干部找好“下家”,这样在向领导推荐干部的时候就能有更大的“精准度”。那次我在推荐我的这名副职的时候,就先做了一番功课,看看市里有哪些部门的一把手面临退休或调整,然后“有的放矢”地找到分管这个部门的市委常委做工作,真的是“以情动人”,跟这位常委说我们单位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等等等等。说得这位常委频频点头,最后对我说:“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我一看有门儿,于是赶紧不叠声地道谢,反复拜托领导多多关怀!
第四,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要敢于“厚着脸皮”要官。记得有一天上午,我陪同书记外出活动,在回来的路上,书记忽然对我说:“你总说你们单位那个人是个什么样的?我都不认识啊。”我一听就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要动议干部了,回到单位后立即让我这位副职拿着我起草的一份材料给书记送去,并且叮嘱他一定要把材料先看一遍,别让书记问住。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陪着书记和几位常委来到食堂中的一个小房间里,借着吃饭时比较随意的气氛,我对坐在我旁边的书记说:“刚才给你送材料的就是我说的那个人,你觉得怎么样?”书记说:“挺好的。你对他有什么想法?”我说:“可不可以考虑安排一个正局级实职干部,不去人大政协?”书记听罢哈哈大笑,连声说:“还有你这样要官的?你说说,哪有这样的单位?”我趁机转过头去对着跟我达成默契的常委说:“部长那里就有个局长的位置,是不是呀?”那位常委说:“对,是有这个位置。”书记说:“我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组织部长找我,告诉我可以组织单位里的干部开会民主推荐了,于是我这位副职顺利担任了那个局的局长。事后,那位常委在一次常委会后走出会议室,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我对得起你了!我们这个‘口’里什么时候进来过外人?”我立即千恩万谢,口称这都是领导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定更好地为领导服务!
类似这样“跑官要官”的事,在我担任一把手的这些年里还有过不少,我的经验是,光找领导提要求是不够的,这里“找下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