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开始转变,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社会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对于如何处理好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提出了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构成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五位一体家庭家风建设的新格局,为家庭家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确立了目标。下面,围绕深刻领会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由我为大家作一堂D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基础
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爱国爱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国与家的关系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古国中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礼记·大学》说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这段话可看出,家不仅是个人的依托,更是国的根本,这与所提及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出一辙,因此爱国爱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更是“两个结合”在家风建设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一)家庭文明新风尚中爱国爱家的基本涵义
爱国与爱家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同构成了整个国家,国是由每一个“小家”所组成的一个“大家”。因此爱国爱家这一概念本身具有丰富内涵,需要分别从爱国、爱家以及爱国爱家这三个词进行深入探析。
---此处隐藏1190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家庭内部的共建。家庭内部处理共建和共享的关系涉及到家庭内部的每一个人,每个家庭的成员充当不同的角色,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说过:“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对很多家庭的角色进行了举例说明,每个人在其家庭内部必须要承当好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自己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物质和文明发展,追求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而从家庭内部的共享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物质条件逐渐变好,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开始出现了变化,家庭成员也从追求温饱的需求转化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家庭的共享不是简单的物质共享,还要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共享。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许多影响家庭结构的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仍然存在,物质方面虽然有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家庭内部精神方面的缺失是个突出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需要共同努力。
二是家庭的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的共享要以所强调的“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目标,共享必须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共享必须体现在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五位一体的全面共享,其中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的共享必定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共享,在物质上体现在家庭内部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中年就业收入稳定。在精神上表现在家庭内部成员相亲相爱,和睦共处,团结一致,共同享有家庭和谐和睦氛围,家庭内部各个成员共享家庭文明建设成果。
三是全社会的共建。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做到家庭与社会两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应该要主动参与社会建设。“用我们四亿多家庭、十三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要发挥我们国家的人口优势,将人民的力量,家庭的力量紧紧结合在一起,将家庭的梦融入民族梦、国家梦,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一方面,社会各组织要共同参与家庭建设。首先,D政机关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制定好各种政策,完善治理体系,加强治理能力,解决社会尖锐问题,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引领等,共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其次,群众团体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与社会救助,积极开展各种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最后,每一个社会机构和用人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成员的内部家庭进行深入了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与关怀,可以在精神和物质等加以引导、协助和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是全社会的共享。家庭文明以及全社会的共建,说到底是为了全社会的共享。共建是手段,是方式,共享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的共享主体是人民,是人民的共享,是社会成员的普遍共享。社会主义共享的内容是物质和精神的共享,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共享,相比其他社会形态的公共福利是更具有先进性、普及范围更广的共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体现的少部分人的专享,社会主义的共享是均衡享有的,是每个人民都切身感受到的,是更体现出公平、均衡和充分的共享。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共享能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要做到更高层次的共享,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分配差距,其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共享。共建是前提,共享是目的,引导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要手段,是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