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开发区大部分辖区为城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乡镇和一个办事处的部分地区属于农村,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村之间财力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人们对于结婚彩礼、婚庆仪式、宴请标准的追求逐步呈多元化趋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群众普遍认为结婚是高兴事儿,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彩礼,既是传统习俗,也是对婚事的认可和祝福,但彩礼要同家庭条件相适应,而不应该让高额彩礼成为结婚的负担。再加之近年来各级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的势头在我区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但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引发的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调、农村中的优秀女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城市,这些都加剧了农村男多女少的现实矛盾,一些地方“高额彩礼”问题也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年轻人婚后的生活,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的甚至成了重新返贫的主诱因。二、开展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情况

(一)宣传引导全覆盖,打好移风易俗“主动仗”。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条幅、宣传彩页、AAA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懂法、尊法、守法意识。广泛宣传文明节俭婚事的新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好故事,揭露高价彩礼、炫富比阔、铺张浪费的危害性,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转变婚嫁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陈规陋习,让婚嫁新风成为自觉追求。指导乡村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对高价彩礼、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乡村通过开设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页等形式,广泛宣传。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正面典型引领宣传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组织开展“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着力于“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全面营造“彩礼比低不比高,习俗传优不传劣”的浓厚氛围。

(二)村规民约再完善,出好监督执行“连环招”。在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中,引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章程,把规范婚丧嫁娶作为村规民约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办理标准并公示上墙,做到“一村一策”,让村民抵制婚丧嫁娶陈规陋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全区24个村(居)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群众推举的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员组成。通过村规民约的倡导、红白理事会的约束来引导群众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而树立婚事新办新风尚。

(三)示范带动再发力,当好移风易俗“领头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主动落实婚丧嫁娶报备制,带头简办婚丧事宜等,严格执行“两报告”规定。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的“头雁”效应,在推动移风易俗中从自家做起,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做到不铺张浪费,从而带动和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行列中。如:X乡X村党支部副书记X,作为移风易俗带头人,她率先垂范,从简操办女儿婚事,在她的带领示范下,辖区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文明新风悄然兴起。

近几年,经过长期不懈地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开发区平均彩礼支出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由前些年的8万左右下降现在的5万到6万不等,其中靠近街区的X、X、X等几个村的彩礼要低于6万元,远离街区的X、X、X等村的彩礼在6万元到7万元之间。彩礼支出的分布呈现出靠近街区的村彩礼要低于远离街区的村的趋势。

---此处隐藏1706字,下载后查看---

(二)政策制度不完善。制度的硬性执行还需加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涉及的多个部门,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目前在工作中缺乏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彼此独立、力量分散,难以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四、遏制农村高额彩礼、培育婚嫁新风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协同推动机制。统筹各方力量,综合运用教育、规劝、奖惩等多种措施。坚持疏堵结合,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因地制宜地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并认真抓好规范和落实。对拒不执行婚嫁彩礼“限高”规定、任性大操大办、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果断进行查处。

(二)注重示范引领带动。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整治高价彩礼,要以乡风文明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开展典型宣传选树活动,发挥好乡贤、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带动群众。

(三)继续加强宣传引导。要大力开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移风易俗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积极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