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全面深化改革“试卷”重在“答题”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GCD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征程中,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刻理解和运用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与先进思想来进行“破题”,把握好“稳”与“进”、“谋”与“行”、“呼”与“应”的关系,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以“组织”立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筑底色”。“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正是得益于党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挣脱思想迷雾,循迹科学方向,接连取得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事等各方面的丰硕成果。历史实践已然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实现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支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需要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站位,在“深学苦研”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与行动者;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秉持“学”的态度,发挥“钻”的精神,基于自身岗位,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认知维度,在优秀思想与先进理论的滋养下推动自身理念升维,确保自身工作与党同轨、与时同频。

以“群众”开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稳根基”。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多领域、多行业,面对的民生问题复杂多样,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辨析问题的关键要素、主要症结、核心原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广大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发挥调研功能,扑下身子入基层、坐下板凳问群众,探寻改革工作与百姓需求的交汇点、与振兴发展的着力点,让改革聚焦群众真实关切的问题;同时要发挥好、运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接纳群众宝贵意见,调动群众献言献策,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原创性改革方案,实现“以点带面”,提振改革成效。

以“创新”解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增势能”。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从挣脱“两个凡是”束缚到驱散“姓资姓社”迷雾,各项事业迎来创新高潮,中国实现蓬勃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活教材”,如今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思想真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既要保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以创新思维破题开篇,在党建活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精神文化等领域展开持续而丰富的实践探究,构建更具吸引力与生命力的发展模式;也要保持战略眼光,在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要素,紧跟中国经济发展局势,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新时代科研人才与产业创新工作,为中国经济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以“合作”结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新局”。四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从资本引进到科技引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加入世贸合作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既实现中国发展的伟大跨越,也为全球合作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看到谋求发展、追求和平,这是大势所趋,更是赋予的时代机遇,应当主动跳出“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把准时代脉搏,迎合潮流趋势,推动地方产业结构更新升级,丰富国际人文交流方式,积极构建中国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现中国全新精神面貌;同时要对潜在风险进行精准研判,做好统筹工作,从产业标准、管理制度、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管理,增进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理解度与包容度,实现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理念的继承与延续,也是适应全新历史背景与时代潮流作出的深化与改革,是引领中国发展持续向稳向好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此次全会精神,科学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内涵与实践价值,摸准改革脉搏、明确改革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勇于开拓进取,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举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在新征程上写好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