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辖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册志愿者610名。2022年,为贯彻落实上级宣传部门关于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相关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美丽乡村旅游等优势,以沮河沿线为中心,重点推动柳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沿线四个行政村多核阵地齐头发展,东南西北四区融合联动,打造“移风易俗实践示范带”。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科学普及、关爱老幼、技能培训、文体娱乐等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阵地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良好格局。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实“五项措施”,优化工作格局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把“四个体系”(规范引导、示范引领、考核评价、考察指导)要求落实到工作当中。一是抓责任具体化。把握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量化工作任务,每季调度情况,细化实化措施,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二是抓队伍多元化。充分发挥D员干部、文艺骨干、致富能手等人员作用,组建宣讲小分队、志愿小分队作为传播思想、引领风尚的主力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法规、文化文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抓载体个性化。结合实际,围绕“八星励志促振兴”主题,精心设计了“移风易俗D员带头”“传家训、立家规、亮家风”等载体活动,发挥D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做D的思想理论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四是抓阵地标准化。根据各村活动阵地的不同状况,明确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时间要求,积极争取资金,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造,让群众活动有去处、需求能满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五是抓考评制度化。严格实行“月抽查、季督查、年考评”制度,将其纳入抓D建述职评议和年度考核范围,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人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助推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共赢。
---此处隐藏789字,下载后查看---
二、推行“五进模式”,焕发文明新风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服务始终“走在路上”,实惠真正“落在身上”。一是政策理论进村庄。利用“村级大喇叭”定时播放经典红色歌曲,教育引导村民听D话、跟D走。组织镇村级干部、老D员建立红色宣讲队伍,广泛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让D的理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二是科技知识进村庄。围绕乡村振兴,香菇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到家牵手妈妈”“香菇种植及电商直播技术培训”等,提升辖区群众农业技术知识,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中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志愿服务进村庄。把志愿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定期开展义诊、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安全生产、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6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四是文明新风进村庄。组织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因村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完善健全“四会”组织,选聘德高望重的老村领导、老D员担任会长,开展教育引导监督工作。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实践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激励教育身边人。五是文化活动进村庄。利用传统节日、农闲等时节,举办文艺活动、趣味运动会、送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三、推动“三个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多措并举推动全面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推动富脑袋与富口袋双效融合。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抓乡风文明建设,村民逐渐从酒桌、牌桌、炕头上“解放”出来,谋产业、学技术、跑市场、找钱赚,培育出以“香菇王子”崔战峰为代表的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时代农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技术基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陆续审创省级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二是推动有内涵与有颜值双效融合。抢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契机,逐步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分拣站等设施,健全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养成了“垃圾不落地”的行为自觉,有效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三是推动讲文明与促和谐双效融合。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四议两公开”制度,打造法治社区、推动平安建设,开展“好家风”评比活动,利用AAA号、视频号、朋友圈广泛宣传身边的典型事迹,着力构建D组织领导下的“三治合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