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着眼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使命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刻认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决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接续推进,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诸多挑战,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关键在党,关键是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一体谋划部署,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治理优势。新时代以来,新制定修订的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党内法规的比例超过70%,成为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体系最健全、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更好以“中国GCD之治”引领保障“中国之治”。
---此处隐藏1589字,下载后查看---
(一)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武装越彻底,思想行动就越自觉。理论武装是一个持续深化、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更是全党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在总结党内集中性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通过扎实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的理论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政治自觉加强对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在深学细悟笃行上下硬功夫,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第一议题”制度、专题党课制度等,建立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把理论武装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必须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用改革的办法把领导班子选优配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那些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问题,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引导督促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结合干部岗位实际研究制定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下”的情形、优化“下”的程序、拓宽“下”的渠道、压实“下”的责任,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要着力解决干部不敢为问题,研究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把严格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要着力解决干部不善为问题,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职稳定,防止因领导干部频繁调整滋长浮躁情绪、诱发短期逐利行为,完善干部离任交接审计制度,防止搞“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等不负责任行为。要健全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配套制度,在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上发力,进一步强化监督效果。
(三)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全部工作最终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靠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去实现。要加强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各级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在总结运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优化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加强对“村霸”“人情治理”等突出问题的常态化整治。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权责下放、资源和力量下沉力度,制定乡镇履职事项清单,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破解基层治理“无钱”“无人”“无权”等突出问题。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机制。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通过党员具体的言行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通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党员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的考核审查,把各方面先进分子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党内来。要把好党员教育关,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党员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要把好党员管理关,重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落实流入地、流出地管理责任,做细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实现对党员管理的全覆盖;落实《中国GCD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进一步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要把好党员作用发挥关,特别是要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五)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要完善人才高质量使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