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效力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生成机理、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3.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意识形态工作是D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D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安全。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D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快速兴起并迅猛发展的网络空间的挑战。它在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面传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若不能正确认识挑战,尽早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路径,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效力的提升,将会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巨大风险。
---此处隐藏10543字,下载后查看---
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定向把舵。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社会的千百年变迁表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出了适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土壤,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因此,牢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持续筑牢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共同文化心理打下的基础。意识形态蕴含在多种文化的内核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普适性、无阶级的特点,既包括儒墨道法等传统意识形态文化,也包括风俗习惯、文艺作品等。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的积淀,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对于大众来说,文化的普适性和易接纳性是成正比的,已经流传千年、融入骨血的传统文化基因是抹不掉、丢不了的,更具有易接纳性。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介体,在微观层面为个体提供更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归宿。只有增强大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让人人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者、守护者、传播者,以人人享有的个人话语权,汇聚成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话语权。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构筑核心价值理念。指出,“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从理论逻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概括;从历史逻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现实逻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完成了意识形态由“上”到“下”的“社会化”。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观念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层面划定了价值目标,让原本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层层落地,既契合了D和国家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也明确了广大人民紧紧围绕D的中心任务应当遵循的行动准则,让意识形态不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上层建筑层面,而且成为全体人民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性较弱,究其根源是缺乏记忆点与故事性,可以挖掘其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结合历史典故,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使其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长久的生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构筑价值根基。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注入精神力量。D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精神写入主题,并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进取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奋斗史中培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能够为文化自信注入动能,也为意识形态自信提供力量。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时代任务。明确提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D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D的二十大报告中部署了“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任务,这是现实需要,更是时代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通过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和现实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传播效果的“软权力”。回望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交往历史,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世界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文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经”到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一直是柔性的扩展,而非侵略性的扩张。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潮起云涌、流派不断升级换代,文化多元化发展,传播空间更是从现实空间拓展到了网络虚拟空间,这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多重的影响和冲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辉煌。要延续中国在悠久文化交往历史中的文化传播惯性,破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困局,解决“挨骂”问题,树立国际话语主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引领社会思想观念,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话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