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例谈总结类老大范文网君的一个高阶写作技巧
成文
最近,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各级各地纷纷撰写总结或召开会议进行总结,确保这次党内集中教育善始善终。
我所在的地方也不例外,参照上级的做法,先是拿出了一份内容全面详实的党纪学习教育总结报告(以下简称为面上总结),然后又接连召开两个会议,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总结,对后续工作作出部署——一个是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领导小组)会议,另一个是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为工作专班)会议。
会议未开,材料先备。已经有了党纪学习教育的面上总结、书面总结,还要召开两个会议进行总结,有这样的必要吗?每个稿子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是同样的内容换着法子写、同样的意思换着话来说,还是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如果有所区别,区别点是什么?如果各有侧重,侧重点又在哪里?
这样一些问题,不是“老笔头”很难作出准确回答,也让负责写材料的同志颇有些犯难。尤其是写到第二个会议讲话稿的时候,似乎该写的内容前两个稿子都写过了,而且这次要写的稿子与第一个会议所写的稿子还同属讲话稿,同质性更强,更是搞不清该如何写出差异性。
---此处隐藏13441字,下载后查看---
换个角度看,世界更精彩;换个角度写,老大范文网君更出彩。文章是多要素的集成,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同的要素可以有不同的呈现角度,同一个要素也可以有不同的呈现角度。善于多角度观察事物、呈现事物,才能让所写文章如万花筒一般多姿多彩。
总之,上面这些体会特别是对“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的感悟,我自己过去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一定程度上是自觉不自觉地就这样做了,直到准备这堂课,才在工作回顾、思路回放中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也使自己在从写材料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5031字,2024年10月16日完稿,12月29日修改)
写罢此文,继续例行的读书学习。在王志纲的新作《格局》一书中,恰巧看到这么一段话:
最优秀的老师往往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能让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最伟大的艺术家不仅能让你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他眼中的世界,而且让你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世界。
这与我在课程中所讲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希望自己的课程能达到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