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要任务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开局之年、是民政“十四五”规划落地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2023年民政工作,意义重大而特殊。全市民政系统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全面贯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质效导向,用心用情、主动作为,采取更暖、更实、更新的系统性举措,筑牢特殊困难群体托底防线,优化“老幼困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放大基层治理现代化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民政服务的协调性和可及性,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深化“四个民政”建设,构建更具温情度、普惠度、公信力、影响力的民政品牌矩阵,积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民政篇章。
二、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条主线,以“八个坚持”“八个更”推动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主动精准,以更实托底,提高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温情度。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按照“兜底线、建机制、织密网”的工作思路,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兜底、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按照困难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适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价格补贴。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提高每年临时救助水平。延伸专项救助覆盖范围,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二是规范社会救助工作。优化镇(街)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设置,深入推进“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减少人为设槛风险。全面落实社会救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广社会救助小程序,提高申请便捷性。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不超过低保标准2倍的家庭给于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对于低保边缘家庭中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三是强化主动精准救助。坚持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提升温情救助时度效。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实行社会救助“首问负责制”, 确保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推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常态化,定期分析研判困难群众线索和预警信息推送至镇(街),为其组织村(社区)开展线下核查摸排困难群众提供数据支持。依托镇(街)为民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窗口和村(社区)社会救助便民服务站(点),实现困难群众救助申请“一门办、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四是深化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将“信用+社会救助”纳入常态化申办流程。建立社会工作站和协理员工作机制,明确协理员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内容,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挂钩,提振协理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推广“物质+服务”“慈善+救助”的立体式综合救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对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群众通过慈善力量予以补充救助。
---此处隐藏4751字,下载后查看---
继续扩大城市社区分类治理服务试点范围,实现主城区各个街道均有试点社区典型,打造“综合体”“基本型”“嵌入式”三种服务模式。继续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示范建设,选取**%共**个示范建设单位,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实施,适时召开观摩推进会,总结提炼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典型。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亮基层“融治理”品牌,举办第四届“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大赛,总结提炼破解治理难题、精准服务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等的好方法、好经验,指导铜山区北村村、沛县丰乐村深入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成果,不断推出更多实践成果和特色品牌。四是推进智慧社区赋能建设。深化鼓楼区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成果转化,构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培育县域级、镇(街)级“互联网+社区治理”示范创新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居民自治”,探索“五社联动”智慧应用,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媒介平台,畅通联系居民的“云社区”互动通道,扩大群众有效参与。五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高质量全面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弘扬公序良俗、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优化社区治理单元为目标推进小区治理,设立小区议事活动公共空间,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微自治”内涵,推进社区治理服务进小区,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培育社区公民为目标促进居民参与,开展社区组织促进参与行动、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参与行动、社区资源整合助力参与行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五)坚持力行有为,以更强引领,提高社会组织发展质效度。一是抓实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作用,履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托底管理职责,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年度检查、章程核准、抽查审计、等级评估、教育培训“六同步”,完善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高质量推动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开展符合特点和实际的多样性教育、培训、交流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重点培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组织,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市社会组织孵化创益园年度培育不少于**家优质社会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功能,发挥培育引领作用。实施**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大力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县市区持续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创投大赛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 “**市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征集遴选社会组织品牌项目。积极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举办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建设;动员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为服务发展大局、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力量。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全面落实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推动到期未换届社会组织抓紧换届整改。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抓好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专项行动等。严格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审查,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扎实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强化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常态化治理“僵尸型”社会组织,防范化解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风险。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年内市级社会组织评估率不低于**%。
(六)坚持赋能培优,以更宽渠道,提高慈善社工志愿参与度。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参与第三次分配中主动作为,助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强化慈善引导。依托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慈善资源、慈善需求信息库,形成慈善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拓展服务载体,有序引导互联网与慈善快速融合、稳步发展。加强慈善组织日常监管,推进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慈善捐赠活动管理,严格依法实施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备案,强化捐赠款物接收使用管理,提升捐赠工作透明度,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打造慈善项目。深入开展“彭城慈行”活动,指导慈善组织精心设计慈善项目,加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利用“99公益日”契机,开展网络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实施慈善项目,造福困难群体。持续推广“幸福家园”村社互助慈善项目,真正把慈善项目、慈善资金、慈善物资落到实处、救到急处、用到难处。三是壮大慈善氛围。持续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企业宣讲活动,促进慈善文化生根发芽。落实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第八届“**慈善奖”评选工作,指导各地积极参与“**慈善周”系列活动,加大对善人善举的激励。大力发展 “平民慈善”,引导人人奉献爱心,社会向善向上。四是推动社工发展。出台《**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和《**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清单)》,推进社工站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镇(街)社工站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年内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社工室全覆盖,健全市、县、镇三级社会资源库,形成村(社区)收集、镇(街道)吹哨、专业人才报到、社工站运用专业方法合力处置的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工人才培训力度,新增**名持证人员,选拔**市第二届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开展年度优秀社会工作项目、案例征集活动。五是规范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交换,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以外的其他志愿服务队伍信息,夯实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建立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七)坚持规范有序,以更好举措,提高专项社会事务形象度。
坚持便民利民和规范管理导向,以牵头推进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事务改革为契机,优化联办服务,精准回应需求。一是优化区划地名管理。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精神,稳慎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巩固提高**城市地位和影响。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做好界线联检、乡镇勘界试点等工作,年内完成**条县(市、区)际界线联合检查。加大“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深化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等工作,编纂出版《**市地名志》,开展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评定,设立**处地名文化遗产碑牌。二是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修订《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出台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完善殡葬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城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对老旧殡仪馆进行改扩建,新建和改扩建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完成**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提档升级任务,增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实行殡葬惠民政策提标扩面,推动殡葬领域降费用、提服务。持续开展殡葬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和违规墓地专项整治。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保障群众“逝有所安”。加快殡葬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身后一件事”改革。三是提升救助管理水平。深化救助管理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完善街面巡查转介救助工作网络,引入“人脸识别”“互联网+”技术、丰富“黄金窗口期”寻亲方式,有效提高救助寻亲率。加强源头治理,减少反复流浪现象。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服务保障,实现救助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四是强化婚姻登记服务。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深化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提升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颁证服务,探索婚姻登记改革和创新实践,推动婚姻登记省内跨区域通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推进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积极培育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构建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地。五是强化精神障碍和残疾人福利保障。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重点加强建档立卡对象中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依托全市*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制定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政策,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探索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实施福彩助残“福康行·持续关爱”项目,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坚持项目牵引,以更响品牌,提高**民政工作知名度。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三化工作法”,把规划的时间节点同项目的建设节点有机统一起来,力争一个项目的建成之日就是《规划》一个章节的收官之时。一是提升党建服务项目。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党课和终身必修课,做实“党建+”深度融合大文章,完善各级民政部门党组(党委)领导和推进民政工作的具体制度,将党建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起检查、一体落实,开展一系列富有民政特色的党建活动,推动党建与民政业务互融共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引领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到以“党建红”推动业务“开门红”。二是挂图推进民生实事。把民政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中心大局谋划,找准工作着力点,对照民政“十四五”规划中的*个方面、*项举措和*个专栏任务,养老“十四五”规划中*大工程,全市民生实事*个民政项目,切实抓好2023年节点任务全面落实,以实际成效兑现承诺。在此基础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工作,探索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机制,提高民政“一件事”便捷度和影响力。三是打造“*民品牌”矩阵。坚持品牌化建设,注重汲取基层鲜活经验,及时将基层首创吸收为顶层设计。积极提炼养老服务创新举措、社会救助温情品牌、五治融合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四个模式”、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扩面拓围特色政策等典型做法,鼓励创新更多典型做法,打造能够彰显“*养颐乐”“*助有力”“*社有为”“*治融合”工作成效的民政品牌。
三、工作保障
坚持“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要求,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在做深做透上见成效,不断提升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落实“双第一”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突出主题学、突出实践学、突出效果学,坚持用“三会一课”“微党课”“微视频”“微竞赛”等方式活化学习载体,检验学习成效,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落实“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五型模范”机关建设。继续开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两个传统教育,深化“四个民政”书记项目巩固年系列活动,推动“大走访、大调研、大解决、大落实”结对帮扶一以贯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市级部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问题。
(二)守住民政领域疫情防控零感染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完整准确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新“二十条”,毫不松懈、持之以恒抓好民政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四早”,坚持“人人同防”“人物同防”“内外同防”,精准执行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加强预案、力量、物资、场所等各方面准备,全力守护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激发“五社联动”活力,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有序参与防控,助力城乡基层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推进民政业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用大数据手段筑起疫情防控的“隔离墙”,确保疫情防控与便民服务两不误。加大因疫情影响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力度,全面落实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形势研判,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全市民政系统防控指挥体系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同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保持“严”的主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影响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不贰过”的决心不折不扣抓好巡审整改,加快完成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整治、市委巡察和救助资金审计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紧盯资金资源分配使用、重要项目招标采购、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盯紧各级民政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确保民政部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诚恳接受驻民政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及时沟通会商有关情况。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四)加强民政事业发展基层基础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贯穿民政法治建设全过程全领域。不断加强民政领域立法及政策创制,推动《**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修订,着力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报备和清理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法治宣传。持之以恒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建立“传帮带”机制,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交流机制,加强干部培养使用、多岗位历练、专业训练,把那些苦干实干、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使用起来。积极选树工作典型,弘扬正能量,营造民政系统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实施民政技能人才培优增量行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智慧民政”建设,依托“金民工程”,用好“互联网+”,推进民政领域救助、养老、婚姻、殡葬等信息完全畅通,做到“一事互查”。建立特殊困难群体综合救助平台,加快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力解决漏保、错保、缺项保、滞后保等问题。紧盯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效能,整合专业社工、志愿者、公益慈善等资源力量,一体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