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研室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打造净美人居村景图谱写千万工程新画卷

——寿阳县三治三建三评模式考察报告

晋中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千万工程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省委书记蓝佛安强调“‘千万工程经验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三农工作规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金钥匙’”,指出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寿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抓手,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传承赓续文脉乡愁,形成自上而下、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与中央、省委的最新部署高度契合,为我市进一步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晋中乡村振兴挺进2.0版本提供了参考。

为此,市委政研室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寿阳县4个乡镇5个村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对寿阳县实施三治三建三评,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寿阳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模式

---此处隐藏33308字,下载后查看---

启示二: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是补齐农村历史欠账、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应该作为塑造县域对外形象,主动对接太原晋中一体化的主方向坚持。千万工程既是共富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涉及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积累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更多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着力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乡村振兴就有了新动能,广大农村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多现代化建设新成果。多年来,寿阳县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物保护等农村民生领域存在不少历史欠账,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正是置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考量,从生活、生产、社会、生态四个方面系统把握,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了乡村整体变革和全面振兴。特别是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的关头,寿阳(平头)融合发展区作为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主引擎,更是要提升县域形象,打造品质空间,主动服务、开门迎客,在融入中部城市群核心城市建设中展现寿阳作为。

启示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钱少事多、矛盾大、牵涉面广,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资源、资金,有效汇聚多元共建主力军合力。寿阳县把解决农村环境脏荒乱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口,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将开展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列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构建由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保障体系,齐心协力推动实施的工作机制,让三治三建三评成为多部门协力共建、多方出力的大系统工程,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力攻关、全力攻坚,奏响了强农美村富民、率先建成全省农业强县的大合唱。在这种领导协调机制运作下,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宣传、文旅、生态等多部门资源、资金得到有效整合,包联单位、督导组、政协人大、乡村两级各负其责、同心推进,使得全县上下掀起了创建行动的一个个高潮,投入和建设内容不断增加和拓展,确保了千万工程创建在寿阳高质量向前推进。

启示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表面是治理,实质是管理,必须依靠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三治的表面是清理农村脏、乱、荒问题,实质上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三建的表面是硬件的打造,实质上是软件管理,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村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发生质的改变,干部有了威信,老百姓信得过,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寿阳县以三治三建三评活动为牵引,坚持抓党建、促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亲自包联矛盾最突出、问题最棘手的村庄,主动担当扛难事,下大气力抓化解,真正推动问题解决、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细化每一项任务,紧盯每一个环节,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落实。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解决了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户貌等民生问题,村庄环境面貌发生巨大转变,乡村从宜居到宜业,村民幸福感节节攀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市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了实践样本。

启示五: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工作能不能见效,关键看落实,必须以刚性制度动真碰硬,以方法创新扫清障碍,不断释放改革创新主引擎动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反复强调,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一下子,而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寿阳县用一抓到底的决心,红黑榜”“赶比超”“曝光台等一系列不留情面、红脸出汗的推进措施,克服了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抓而不细,不推不动、不促不行等种种问题,确保了创建行动不折不扣实施。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解决了确保整治效果、构建长效机制、化解资金压力等问题,做到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第三方评估验收机制。在乡镇自验基础上,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采取查阅资料、大街小巷全覆盖、无人机全景航拍方式,对村组三治整治效果、长效机制建设进行验收,外延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财政保障治理机制。三治经费依据《寿阳县乡村三治筹资指导意见》,依托各乡镇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涉煤行业、驻地企业、社会各界捐助,村集体经济部分收入兜底,构建全村动员人人有责长效保洁机制,节省保洁费用。水美乡村”“森林乡村”“文旅乡村按照每村300万、100万、80万投资,森林乡村资金保障按照《寿阳县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执行,财政保障部分按5:3:2比例分年度解决。考核奖励机制。出台考核激励办法,将县财政单列预算内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治理村庄脏、荒、乱现象开展激励性保障和三评表彰奖励。创新长效机制。朝阳镇金石庄村改变卫生以往保洁外包的做法,以一条河道、一个庭院、一片菜地、一根晾衣竿整治为切口,建立基层党组织管党员、党员盯网格长、网格长带村民保洁机制,并纳入该村村规民约长效实施,整治238处,发动群众600余人次,村民对村庄长效治理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大大增强,村里每年卫生保洁费大大节省。

启示六:开展三治三建三评创建,农民是受益主体,也是参与主体,必须倾听农民意愿,顾及群众感受,持续凸显广大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千万工程源于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相较于GDP的增幅、政府财力的扩大,群众更关心的是柴米油盐的基本生活和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寿阳县以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农村脏乱散差等民生问题为起点,瞄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入手,解决了道路、饮水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的变化,让群众对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亲眼可见、触手可及。村子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带动群众由冷眼看热心干,再到全力干。尊重民意,立足乡土特色、地域特点,分类推进,不搞统一标准,不搞强迫命令,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考虑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盲目跃进。维护民利,贴近实际是创建行动的一大亮点,村里设立集中统一管理的玉米贮存中心,村民门前的柴火堆、建筑用材摆放整齐,在整治的同时,最大限度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村民方便,尊重村民意愿。强化民管,坚持村党委主导、村干部主抓、党员骨干主力、村民群众主动理念,对于事关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事项,及时召开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民主决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动员村乡贤、成功人士等参与脏、荒、乱现象整治,当先锋、做表率,群众参与意识和保洁意识全面提升,我要治理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