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党刊文稿汇编(23篇)

更新时间:2024-05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D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重要判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未来何去何从,求发展还是步入衰落,求和平还是陷入对抗,文明交流互鉴还是封闭排外?上述议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如果一味奉行西方中心主义和利益至上,那么世界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将充满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讲,富含道德伦理的中华文明可以为解决当今全球性问题提供东方智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是我们D坚持“两个结合”,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领域提出的重大创举,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等特质,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新范式。

---此处隐藏79968字,下载后查看---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等社会观,强调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社会价值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于共建共治,重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打造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紧张化困局,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联起来,追求维护全方位多领域的和谐统一,为建设现代文明提供了社会基础。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这一特性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的相互塑造关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来看,西方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与转型。但是,由于受资本不断追求增殖的驱动,西方式现代化把自然仅仅视为征服与改造的对象,无休止地掠夺自然资源,引发了一系列制约人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危机。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以生态良好为导向,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相契合。一方面,良好的生态能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由过去的“求生存”变为现在的“求生活”,对天蓝、地绿、水清优美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必须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另一方面,要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使生态产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并非不可兼得。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人民在切实享受生态产品价值的同时,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丰富自身情感体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且科学回答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为建设现代文明构建了生态屏障。

中国式现代化在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崭新现代化发展道路,避免了西方物的现代化所导致的人的缺失与错位,努力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成就,丰富了对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而且谱写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新篇章,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