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新时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国各地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有效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难以破解。而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下面,为进一步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我讲几点要求。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心骨”,又是直接组织动员群众的“排头兵”。以农村基层党建加快促进信用村建设见成效,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使命担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必然。(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强化农村党组织宗旨意识的必然要求
2012年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农村扶贫工作时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中国GCD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GCD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信用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都要求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从而引领信用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此处隐藏3738字,下载后查看---
(二)数据支撑,从严从实构建信用体系。坚持以信息大数据为支撑,精准开展数据归集、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等工作,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精准归集涉农数据。由数据部门牵头,25家涉农部门配合,整合全市土地承包、生产经营、涉法涉诉等122项涉农政务数据,归集农村主体数据5000余万条。二是精准采集主体信息。总结选点建设经验,修订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前后台操作手册,采取集中试点、现场观摩、腾讯视频培训等方式,对全市4000余名县乡村三级业务骨干开展实务培训70余次。结合地方实际,明确整户采集标准,将共同生活、共享收支的家庭成员作为整户采集单元,降低高龄群体漏采率。三是精准评议乡风文明。细化正负面清单及“一票否决”清单67项,创新“直播评议”“板凳会评议”等评议方式。组建乡风文明评议指导组111个,建立“查一为零”督导机制,即一户评议失真、整组重新评议,压实村级党组织评审责任。(三)强化服务,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强化金融支撑链条,整合惠农、助企、强村政策,通过金融造血、专家引智、多方互补、拓展应用等方式,不断增强群众用信获得感。出台“金融十条”,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参建金融机构提升至12家,开发“信易贷”等系列金融产品23款,信用户、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高授信分别可达50、300、200万元,最低年利率3.6%。组建市、县两级乡村产业发展专家库和服务团,建立“三访三联”机制,摸排信用主体信贷及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开展“五送”活动,建立需求、服务、反馈3个清单,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1059次,服务信用主体1992个。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深度融合,形成金融、土地资源优势互补,通过村集体自营、联合经营、托管服务等模式,吸纳1.1万名信用户入社,整合土地5.3万亩,带动入社农户亩均增收517元,村均集体经济增收26万元。将农户行为纳入积分制管理,推行“信用+志愿服务”“信用+信访维稳”等1+N管理模式,设定“信用超市”积分兑现规则,实现积分变现。稳步推进信用评级结果向政务服务、医疗、交通、购物等领域拓展,受益群众达10.14万人次。
三、聚焦关键,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落地落实经过近年的推进,我们发现党的自身能力建设、部门协调联动和科技信息化手段都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市在实践中还存在信息采集不精准、部门联动不充分、宣传发动不到位、结果运用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以党建工作为根基,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发挥创新创造力,提供方向指引。创新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团队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农村,创新创造力取决于党员干部这支团队的思想层次和能力水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基层社会中的“关键少数”,是党和政府对农村各类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者,发挥着“领头雁”作用。因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实现党组织在引领信用村建设实践中破解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实施星级支部创建、软弱涣散村整顿、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强化教育培训和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创新创造能力。二是增强向心凝聚力,提供强大动力。信用村工作建设中,农民是创建的主体,是主人翁,群众的创造性是无穷的,也是基层干成事的力量源泉。党组织在引领信用村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村民意愿,维护村民利益,才能不断提升村民的凝聚力,把群众的力量汇聚成发展的胜势。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意、征求意见,把要群众干变为群众自己要干、愿意干,才能真正实现信用村建设目标。
(二)以协调整合为导向,共创良好局面。一是强化协调联动,完善政策支持。指导各行业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围绕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旅游、购物、智慧农业等领域,出台运用场景的具体举措,建立健全“党建+信用”政策体系。研究出台对信用村集体经济支持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村级合作经营组织贷款担保基金,发放扶贫贷款或贴息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等,进一步明确授信额度和授信方式。二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市、区联动,通过先锋网、融媒体中心、AAA公众号等媒介,以及“一封信”“明白纸”和村头广播、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内容和信用结果运用优惠政策,尤其是推广试点过程中归纳的信用户建设标准、乡风文明评议、优惠政策等,营造群众讲文明、争信用的浓厚氛围。同时,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作为乡村年度基层党建考核、述职评议、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三)以科技支撑为驱动,强化结果运用。一是完善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归集。坚持“数据共享为主、人工采集为辅、分类分步归集”原则,精准归集数据,精准采集主体信息,及时共享已归集的信息化数据,实现涉农党务政务数据应归尽归。完成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全面建档工作。充分利用数据采集App工具,用好数据填报、校核验证、异议处理等功能,提高数据采集质效。丰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以数据供给为牵引推动金融业务数据回传,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专题数据库。充分发挥市级数据平台与行业部门分平台以及服务平台数据库互联互通优势,加强对数据归集数量、质量、更新结果的监测力度,对数据归集质量差、更新不及时的市直单位和选点乡镇进行通报,并跟踪整改到位。二是推进信息共享,强化结果运用。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信用信息征集和更新,并对进村的各项金融服务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特别是电话银行、居家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提供技术保障,提高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结果运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守信激励、示范带动,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围绕乡村振兴金融资源优先支持、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优先供给、基层党建资源优先倾斜等四个方面重点内容,立足工作实际,谋划制定信用结果运用清单,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结果运用政策体系,切实增强信用主体获得感,提高参与度,全面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在乘坐公交、医疗、购物、发展党员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