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市直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县处级干部读书班上的辅导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指导性、现实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总书记文化思想。总书记文化思想以恢宏的历史视野、善谋全局的战略思维、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来审视文化工作,加深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崭新课题,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宏伟实践中展现出强大伟力,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

一、以鉴往知来的历史视野科学判断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总书记文化思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在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观中建立中华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完整坐标系,用历史映照现实,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历史方位。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新辉煌。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产物,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品格、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虽然在近代一度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GCD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使命,在赓续文脉中重新焕发了文化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艰辛探索,终于来到了有史以来最为接近复兴的伟大时刻。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只有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文化与国脉紧密相连,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在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既需要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又需要文化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领域,发挥“助推器”“导航灯”“粘合剂”的作用。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阶段更加需要人民群众实现精神上的富裕,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才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此处隐藏7191字,下载后查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始终以天下胸怀、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GCD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贯穿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既推动中华文明重塑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也始终作为人类文明互鉴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对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中国立场、中国原则与中国倡议。

(一)科学审思“人类文明的世界之问”,提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由于率先步入现代化而占据话语主导权,肆意宣扬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明中心论”,不仅以所谓“文明优越论”打压世界其他文明,更是将资本主义文明描述为通往人类文明终极形态的唯一道路,严重影响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GCD带领人民推进文化建设重塑了中华文明,推动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打破西方文明观种种谬论的同时,提出了全新的文明交流主张,体现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一是坚持文明是多样的,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在人类历史的漫长演进中,曾经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因此,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这样才能让世界文明之园更加生机盎然。二是坚持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种文明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在价值上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文明优劣论”“文明中心论”那套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的思维和交往模式,既要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明,又要尊重和承认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三是坚持文明是开放互通的,要以科学的态度推进文明学习借鉴。总书记指出:“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既要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又要使其与本民族文化相适应、与本国发展相协调,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四是坚持文明是连续的,要以正确态度对待自身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髓要义,“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只有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因素,使其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适应,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赓续文脉、传承文明。

(二)科学阐明“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提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原则。总书记指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当今世界,各种文明既面临着百花齐放的广阔舞台,也面临霸权压迫的发展窘境,彼此间是在包容与尊重中共同进步还是在冲突与对立中生死博弈,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出发,既着力于提高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阐明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原则。一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要在充分了解自身文明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平等对待其他文明,摒弃傲慢与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二是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是相通的,每一种文明都是一种美的创造和美的结晶,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坚持既发展本国本民族文明,又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文明的发展创造条件,才能让各国各民族文明展现勃勃生机,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群芳竞艳。三是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文明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非但不是造成冲突的根源,相反可以成为文明对话交流的动力,关键在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正确态度去认识和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兼收并蓄中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在取长补短中实现互补共进,保持文明的生机活力。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任何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都需要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以实现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以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赋予文明永恒魅力。

(三)科学回答“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提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倡议。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人类社会仍然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困难、意识形态冲突加剧、思想文化激荡愈烈、地缘政治日益严峻、冷战思维重新活跃等多重危机挑战,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以什么样的文明新形态走向未来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书记立足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正确处理与不同文明间的关系,自觉承担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解决不同文明仇恨隔阂、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任,提出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倡议。一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之间虽然有差异,但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评判标准,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只有尊重文明的独特性,尊重文明创造主体的差异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合理有序发展。二是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不同文明在价值上的最大公约数,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道路上,虽然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水平上不尽相同,但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这些价值共识画出了不同文明的价值同心圆,为各国消除文化壁垒、打破交流隔阂提供了重要基础。三是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文明的传承创新蕴藏着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推动文明传承创新就是要既重视本国本民族资源的继承和维护,又要“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活力,在时代发展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路径。人类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动本国文化“走出去”、吸引外来文化“走进来”,促进各国之间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从而消弭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增加互通互信,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同志们,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长征路上,坚持以总书记文化思想为指导,远观全局、谋篇布局,保持战略定力、掌握战略主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夺取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