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主题报告:对近期与中长期粮食安全的再认识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20世纪曾发生的数次大饥荒,给不少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从数十年前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到现在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在D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影响中国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从3月底开始,国内媒体和学术界对粮食安全的不同观点使社会对粮食危机的担忧四起,4月底国内甚至出现了部分消费者、贸易商、粮食加工企业和农民的囤粮现象。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食物安全(FoodSecurity,在国内常常翻译为“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疫情可能对全球造成数以亿计的饥饿与贫困人口的担忧(FAO,2020)。虽然政府频繁强调国内粮食供给充足,民众没有必要囤粮,但社会各界并没有降低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这种局面的持续难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政府、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

xx认为近期公众与学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有多种原因,理清粮食内涵和主要粮食供需现况与变动趋势是关键。中国三大谷物包括作为口粮的稻谷与小麦和主要作为饲料的玉米。xx认为要讨论中国粮食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理清不同类型的粮食(例如口粮和饲料粮)保障供给的目的、供需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否则在粮食安全问题方面易产生混淆现象,甚至会出现错误的判断。

xx目的是分析主要口粮和饲料粮近期的供需状况和中长期的变动趋势,并对近期和中长期各界较关注的几个粮食安全问题展开讨论。xx结构如下,第二节分析近期中国口粮和饲料粮的供需及安全保障状况,同时兼谈公众与学术界特别关注的几个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的问题;第三节从中长期角度判断至2025年和2035年中国主要粮食供需变动趋势和粮食安全状况,同时兼谈保障饲料粮、饲草和畜产品供给安全的权衡以及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潜力等问题;第四节讨论保障中国粮食安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近期粮食供需和粮食安全保障状况

---此处隐藏10112字,下载后查看---

建立高效的粮食库存保障体系和科学的口粮战略储备机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主要粮食生产国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将口粮安全库存水平设定为全年消费量的20%~40%;超过40%时实施去“去库存”措施,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低于20%时加大粮食收购入库措施,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近期建议除了实施常规的去库存措施外,可扩大水稻和小麦季节性休耕规模;可考虑向缺粮、欠发达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提升国际影响力。

继续对外开放,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贸易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推进粮食贸易国际治理体系的构建;建立应对国际突发事件响应与预案机制;帮助非洲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全球粮食市场供给能力。

(三)在口粮方面,近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优质大米与特种小麦生产,提升口粮的有效供给启动水稻小麦购销改革,实施“价补分离”政策,建立稻麦生产者收入补偿和优质优价机制,创造优质优价的生产与市场环境,提升种粮农民收入。

(四)在饲料方面,促进饲料多样化,发展草地农业,保障国家畜产品和饲料粮安全

建议加大油料和牧草等非大豆蛋白饲料,提升国内饲料供给能力,降低我国养殖业蛋白饲料高度依赖进口大豆。稳步推进草地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和牧草以及畜产品的总体供给能力。在农区重点发展以草田轮作的粮草兼顾型农业,发展栽培草地、草畜家畜;在草原牧区,在保障草地生态安全前提下,加大投入,促进牧区草地农业发展。同时,在大豆进口方面,适当扩大贸易国数量,使进口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