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去年以来,**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民政部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地名文化保护弘扬、信息应用,以高质量地名服务赋能壮乡和美乡村建设。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高位推进夯实基础,织密织牢乡村地名网。立足于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地名支撑,系统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一是政策保障。推动乡村地名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列入市委农办乡村建设行动工作要点、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清单、数字乡村发展要点,保障工作有力推进。二是规划指引。市、县两级出台“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在2025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延伸至乡镇政府驻地和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一级的地名方案。三是示范带动。2022年,两县开展“点亮美好家园”试点。2023年,全市11个县(市、区)各选2—3个村屯先行先试。今年起,全市111个乡镇每年抓30%的村屯。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各乡镇驻地建成区范围内街路巷命名、设标、采集入库上图。
丰富内涵传承保护,弘扬壮乡传统地名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丰富壮乡地名文化内涵,用地名留住文脉和乡愁。一是挖掘文化“起好名”。在命名(更名)中注重挖掘**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如**县界首镇红星路,是为纪念湘江战役中在此胜利渡江的中央红军领导机关军委纵队,用其代号“红星”命名。二是讲好故事“扬好名”。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征集、寻访、采编活动,全市共编撰乡村地名故事丛书87套、拍摄地名文化视频123条。各地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墙(廊)、村史馆等阵地,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讲演、展演,宣传和弘扬地名文化。三是保护遗产“留好名”。**县将34个乡村地名纳入县级保护范围;**县将44个优秀乡村地名列入县级保护名录。全市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认定千年古县14个、古镇9个、古村落11个。同时,加大挖掘传承力度,赓续乡村文脉。四是设好路牌“标好名”。加大村牌、街路巷牌等标志设置力度,逐步实现“有名就要有标”。**县制作安装二维码村牌550块,链接“灵渠驿站”、“灵渠博物馆”、“八桂地名”等20多个小程序,使地名标志成为当地便民服务、地名文化宣传的重要接入口和展示平台。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不断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和规范化水平,加强地名管理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便利群众生活。依托互联网地图和“八桂地名”小程序,收集各类乡村地名和农家乐、采摘园等7.8万条信息,方便百姓出行导航、山货进城、快递进村。加强部门间地名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各类标志标识规范使用乡村标准地名。二是助力农业发展。推动培育、赋能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农业品牌。如荔浦芋头、恭城月柿等,极大提升了乡村产业品牌附加值、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助推文旅产业。活用、巧用地名故事融入景点线路解说,丰富和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助力打造“生态+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2023年全市打造49个示范镇、399个示范村。**县梳理出灵渠历史文化、猫儿山生态文化、桂北乡愁文化和湘江战役4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地名与文旅等深度融合。四是促进电商发展。以地名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赋能电子商务与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螺蛳粉、**珍珠等农产品电商品牌,形成了200多个千万级电商产业集群,助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