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2024年以来,市住建局紧紧围绕群众关切,以铁腕治理不正之风,用真心解决民生难题,全力清除住建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力求为市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工程建设“严管精筑”,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质量管控“精细入微”。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细化施工质量标准*项,涵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各环节。对全市*个在建项目开展高频次巡检,月均检查*次以上,严格把控关键工序质量。全年因质量问题责令返工项目*个,整改面积达*平方米,确保新建住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达*%以上。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家,对重点项目进行抽检*次,检测数据与住建部门实时共享,多维度保障工程质量,为群众筑牢安全居住防线。二是安全监督“常抓不懈”。构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识别风险点*个,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项。督促施工企业落实每日安全自查,住建局组织每周专项督查、每月全面排查,全年累计排查在建工地*个次,整改安全隐患*处,其中重大隐患*处。举办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场次,培训人员*人次,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等内容,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通过严格监管与培训教育双管齐下,全市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守护工地一线工人生命健康。三是工期履约“强力保障”。建立工程项目工期跟踪监管机制,为每个项目建档立卡,明确开工、竣工时间节点。每月对在建项目工期进度进行比对核查,对滞后项目及时预警,全年发出工期预警通知*份。针对滞后原因深入剖析,协调解决问题*个,涉及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供应短缺等方面。对无故拖延工期的*家施工企业进行约谈告诫,对*家情节严重的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总计*万元,确保工程项目按时交付,减少群众因延期交房带来的困扰。
(二)住房保障“精准落实”,圆百姓安居梦。一是房源筹集“多元拓展”。创新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通过新建、改建、盘活闲置房源等方式加大供给。本年度新建保障性住房*套,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契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套,盘活政府闲置房产及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性住房*套,累计新增房源*套,较去年增长*%。同时,探索与企业合作共建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资金*万元,缓解财政压力,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更多选择。二是分配管理“公平公正”。优化保障性住房分配流程,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信息*条,精准核实申请家庭收入、资产、住房等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筛除*户,精准率达*%。采用公开摇号与轮候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房源,组织摇号*次,分配保障性住房*套,全程邀请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及群众代表监督,确保阳光透明,群众满意度达*%,让住房保障福利精准惠及刚需人群。三是后期运维“贴心服务”。建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维长效机制,设立专门运维服务热线,接听群众报修、投诉电话*个,及时响应率达*%。组建专业维修队伍,配备维修人员*名,制定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标准*项,全年完成房屋维修*次,设施设备养护*次,确保居住环境良好。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服务监管,开展服务质量考核*次,督促提升服务水平,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为住户营造温馨舒适的家。
(三)市场秩序“强力整治”,净化行业生态。一是房地产乱象“靶向打击”。聚焦房地产市场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次。重点查处违规预售、虚假宣传、捂盘惜售等行为,检查房地产开发项目*个,查处问题项目*个,下达整改通知书*份,行政处罚*万元。建立房地产企业诚信档案,记录违规行为*起,对失信企业在土地竞拍、项目审批等环节予以限制,实施联合惩戒*次,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乱象,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二是建筑市场违规“严惩不贷”。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工程项目*个,查处违规企业*家,罚款*万元,限制市场准入*家次。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住建部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办案*次,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起,形成强大威慑力。加强对建筑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复查企业*家,撤销不符合资质条件企业*家,净化建筑市场环境,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三是中介服务规范“从严从紧”。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监管,制定中介服务规范标准*项,涵盖房源信息发布、服务收费、合同签订等环节。对全市*家中介机构开展检查*次,查处违规中介*家,责令停业整顿*家,罚款*万元。建立中介从业人员实名登记与信用评价制度,评价人员*人,对信用不良者限制从业,规范中介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放心交易。
---此处隐藏3368字,下载后查看---
三、2025年工作谋划
市住建局将在2025年通过创新举措与不懈努力,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全力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住房城乡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一)监管革新“精准发力”,筑牢住建防线。一是队伍建设“专业精强”。根据住建领域发展需求,精准引进建筑结构、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专业人才*名,充实监管队伍。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针对不同岗位、业务领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次,邀请行业权威专家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新型建筑技术应用、监管法规政策解读、信息化监管实操等。设立实践培训基地*个,选取典型在建项目作为实操场地,让监管人员实地参与项目监管全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执法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确保监管人员熟练掌握前沿知识与技能,适应住建行业快速发展,精准高效履职。二是智慧监管“科技赋能”。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一体化住建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工程质量、安全、市场监管等多源数据,数据量达*条以上,实现互联互通与实时共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智能监控,安装智能传感器*个、高清摄像头*个,实现对施工进度、设备运行、人员在岗、环境质量等情况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预警准确率达*%以上。开发移动监管APP,为监管人员配备移动终端*台,实现随时随地查阅监管信息、处理业务,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以科技手段破解监管难题,为住建事业保驾护航。三是协同监管“高效联动”。建立住建与相关部门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份,明确信息共享范围、频率与使用规则。每月定期召开协同监管联席会议*次,共同研讨市场动态、政策落实情况,联合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建筑市场规范等政策措施*项。在执法层面,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次以上,对房地产市场乱象、建筑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形成强大监管合力,确保住建领域秩序井然。
(二)保障升级“攻坚突破”,助力住有所居。一是规划统筹“精准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人口流动趋势,科学编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以需求为导向,精准确定房源选址与建设规模。未来三年,计划在新兴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周边新建保障性住房*套,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商业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处,打造宜居宜业的居住社区,缩短通勤距离,吸引人才集聚。同时,根据不同收入群体、家庭结构调研结果,优化保障性住房户型结构,提高小户型房源占比至*%,设计推出单身公寓、家庭合租型房源等多样化产品,满足各类人群住房需求,实现保障性住房供需精准匹配。二是动态管理“精细高效”。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民政、人社、不动产登记等多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数据更新频率为每周*次。每月对保障家庭进行精准核查,核查户数不少于*户,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技术,及时发现收入、资产变化超出保障范围的家庭。制定灵活退出激励措施,对主动按时退出保障房的家庭,给予租房补贴、优先购房资格等优惠,补贴金额达*万元,引导家庭在条件改善后自愿退出,提高房源流转效率,确保住房保障资源公平分配,惠及更多困难群众。三是品质提升“匠心打造”。强化保障性住房品质管控,提高建设标准,新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的项目占比提升至*%,应用节能门窗、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绿色节能技术,降低居住成本。加强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安防、智能停车、智能照明等智慧社区系统,提升居住便利性与安全性。开展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培训物业从业人员*人次,制定服务质量考核标准*项,考核结果与物业企业奖惩挂钩,确保物业服务贴心优质,为住户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增强住房保障获得感。
(三)协同增效“强力推进”,规范行业生态。一是信息共享“畅通无阻”。牵头搭建住建与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涵盖金融、税务、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明确各部门数据接入标准、接口规范与共享权限,确保信息实时、准确、安全共享,共享数据量每月达*条以上。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住建部门实时推送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预售许可、销售情况等信息,金融部门同步反馈信贷投放、利率调整数据,税务部门共享税收征管信息,通过共享平台联合开展市场分析研判,每季度召开市场协同分析会议*次,共同制定精准有效的调控政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执法协作“紧密高效”。完善住建与相关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制定联合执法工作流程与规范*份,明确在建筑工地渣土运输、扬尘污染治理、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跨领域问题上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方式。建立联合执法指挥中心,配备专业指挥人员*名,统一调度执法行动,实现快速响应、精准打击。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实战演练*次,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与协作默契,提高联合执法效能。如在建筑工地渣土运输专项整治中,住建部门负责源头管控,城管部门负责运输途中巡查执法,交通运输部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通过紧密协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住建市场秩序。三是行业自律“引导规范”。加强住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引领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准则*份,约束企业市场行为。开展行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次,覆盖企业*家,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建立行业内部投诉处理机制,行业协会受理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投诉*件,调解成功率达*%,通过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管相结合,营造良好住建市场生态,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