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是其重要的资源和财产。有效管理和保护国有资产对保障单位正常运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透明度、监督力度不足、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益和安全性,削弱了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通过提高透明度、落实监督机制、推进技术和信息化应用、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努力,有效改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并为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透明度
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透明度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缺乏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同地区、单位之间可能存在各自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导致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这使得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其次,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导致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方式和标准存在差异。这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容易出现不透明、混乱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程序,确保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总之,缺乏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和方法,以及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透明度的重要原因。
(二)监督力度不足
---此处隐藏5427字,下载后查看---
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包括内部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的变动报告程序、审批流程以及相应的登记手续等。一是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特别是在发生内部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变动时,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提供变动的详细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能够减少信息丢失和不一致的风险。二是定期进行资产的核对与调整工作,比如每季度或年度进行一次资产清查。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发现并纠正实际使用人与资产台账登记不一致的问题,及时进行资产调整和更新。三是加强对内部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内部意识教育,引导各个部门和人员充分认识到正确履行变动手续的重要性,以及不履行手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资产内部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变动后实际使用人与资产台账登记情况不一致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和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以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并对未按规定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一是制订针对单位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培训计划,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流程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确保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二是组织资产管理培训活动,通过面对面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加强培训效果。还可以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分享最佳实践经验,激发工作人员对良好资产管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三是修订和完善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流程和责任分工。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规定资产查验和报废手续的步骤和流程,以及未按规定处置资产的处理办法。四是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五是定期组织资产查验和清查工作,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六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七是建立投诉反馈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和公众举报违规行为。通过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能够有效推动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遏制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和有效利用。
三、结论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建立透明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推进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以及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措施,可以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和规范性。同时,培训和引导工作人员履行相关手续,将为国有资产的安全利用和提升价值提供保障。只有这样,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