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初心永驻 使命相继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首悠扬的信天游一响起,大家会想到“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双手搂定宝塔山”吧。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GCD人的精神家园。从这里开始,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走向抗日前线;从这里开始,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烈焰,越烧越旺;也是从这里开始,一个年轻的政党进一步走向成熟。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重温延安精神丰富深厚的内涵,探寻延安沃土背后沉淀的品格与力量。

一、信仰伟力,前行者不惧路长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首歌的名字叫《延安颂》,歌唱的就是庄严雄伟的古城——延安。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着一个响亮的口号“到延安去!”延安地处陕北高原,贫瘠、偏僻,当时只有3000多人口。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总计大约四万人,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其中大学文化程度占19%,高中、初中文化占52%。为什么延安有这样大的魅力,让这些青年在大米和小米间毅然选择了小米,在安稳和跋涉间毅然选择了跋涉,在苟活与无畏间毅然选择了无畏呢?我们先来听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乐曲《保卫黄河》。在奔赴延安的青年中,就有《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和冼星海。亲眼目睹沿途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后,25岁的光未然在病床上只用五天时间就口述了四百行歌词。冼星海听到这样的诗句非常激动,仅用六天六夜就完成了曲谱。冼星海是广东人,酷爱甜食,在延安简陋的土窑里,昏黄的油灯下,他靠一碗光未然想方设法借来的二斤白糖,吃一撮白糖,谱一段曲子,直至作品完成。1939年春天,《黄河大合唱》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毛主席连声叫好,周总理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随后这首歌迅速唱到抗日前线,唱遍全中国,唱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最强音。有志青年向往延安的原因找到了:中国GCD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旗帜,选择延安,就是选择坚持全面抗战;这里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延安,就是追随胜利曙光、追求美好理想!延安是一面旗帜,为泥淖中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起听一下《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正是唱出了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理想信念。最早到达陕北的外国记者斯诺这样描述抗大: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一家。毛主席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他鼓励抗大学员:“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抗大总校和分散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分校,培养学员10万多人,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他们立下了卓越战功。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其中6位元帅、8位大将、26位上将、49位中将和129位少将都曾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在延安,中国GCD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等30多所学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了大批抗战人才。他们从延安奔赴前线,奔向硝烟滚滚的抗日战场。他们虽然远离中央遍布各方,但每一颗心都随着延安跳动。这首根据陕北民歌创作的《工农齐武装》就是当时战斗场景的真实写照。

长夜终有破晓时。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GCD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GCD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延安的13年里,我们党快速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从落脚点到出发点,延安时期,我们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

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壮大,也见证着GCD人的接续奋斗。大家知道,延安有一个地方叫“梁家河”,这里见证了青年总书记的成长与奋斗。1969年1月13日,不满16岁的总书记来到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开启了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从孤独苦闷到坚定实干,渐渐地,他成了老乡口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家庭原因,总书记被扣上了“黑帮子弟”的帽子,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后,才成为共青团员,入党的希望更是渺茫。虽然入党申请屡遭拒绝,但总书记没有放弃努力。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总书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党的信仰。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赤子之心,百折不挠。群众的强烈要求和个人坚定的信念、出色的能力,1974年1月,总书记终于成为一名中国GCD党员。一份又一份被拒的入党申请书如同砥石,打磨着革命的信念,凸显了忠诚和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主席在多年后回忆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此处隐藏8434字,下载后查看---

敢于斗争不光体现在内部,还体现在外部。1941年至1942年,陕北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军事摩擦和经济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延安经济极为困难,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节流与开源的双向举措成为陕甘宁边区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党与人民共度时艰的必然选择。与恶劣的外部形势斗、与艰苦的自然环境斗,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大家熟悉的《军民大生产》这首歌,就是当时热火朝天劳动场景的真实再现。大生产运动规定,每个公职人员都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地、纺纱纺线,因时因地制宜。所得劳动成果折算成小米,每人完成一半口粮任务后,多劳多得。毛泽东种菜、朱德织毛衣、周恩来纺纱,官兵一致、上下一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经典红歌《南泥湾》传唱的就是八路军战士开垦荒地,把“烂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动人故事,南泥湾由此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从没地方住、没粮食吃、没开荒工具,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到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到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石,仅用了三年时间。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从战争年代淬炼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GCD人百折不挠、攻坚克难,这其中就包括在梁家河的总书记。青年总书记在7年的知青岁月中,与环境斗争、与生活斗争、与思想斗争,闯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皮肤变成“牛肉马皮”不怕咬,再糙的饭也能吃得香,缝衣服、缝被子不在话下,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和壮劳力,入党、担任党支部书记、完成思想上的蜕变与升华。闯“五关”是青年总书记直面挑战、勇于斗争的生动体现,就像多年后他说的:“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新时代,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要准备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一方面,面对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一带一路”新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窑洞对”,即自我革命。我党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我们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的坚实行动。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后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他又强调,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伟大梦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牢斗争意识,锻炼斗争本领,灵活斗争策略,提高斗争能力,以敢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传承GCD人的斗争品格,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贯通历史和现实,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培塑舍我其谁的担当,强化严慎细实的作风,立起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魄力,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在考验面前从容坦荡,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延安岁月,是百年党史中最为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延安精神,是我们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宝塔山到梁家河,“信仰伟力、实事求是、人民江山、敢于斗争”这些词语也许不能完全概括其丰富深厚的内涵,但我们通过这些,可以走进时代的洪流,聆听延安的故事,感受其旺盛的时代伟力。贯通历史和现实,奋进当下和未来。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要求。越是靠近胜利彼岸,越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从延安红色沃土中汲取不竭动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踏上事业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