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级联动强领导。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调度、乡镇属地统筹管理、村级具体兜底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先后4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流动党员工作。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党的建设制度专项改革项目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为各乡镇明确主要任务与完成时限,推动工作干有目标、行有参照、量有准绳。
2.“双找”行动摸底数。部署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行动,通过各级AAA公众号、AAA群等媒介发放《致全县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同步在线下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督促流动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报到,做到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实现“外出时间、工作地址、流出党组织、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组织覆盖”全掌握。通过开展“双找”行动,精准摸排全县流动党员底数:全县共有xx名流动党员,xx%以上为村(社区)外出务工人员,其余部分为非公企业、自由职业人员、离退休人员、高校毕业生等。
3.结对联系全覆盖。按照一村一册、一乡镇一库的要求,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按照“党支部+联系人+流动党员”模式,建立“1+1”“1+N”结对联系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组织全县xx余名村“两委”干部和党性强、有责任心的在家党员结对联系xx名流动党员,定期传达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通报支部活动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对于有返乡创业意愿,或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流动党员,由上一级党(工)委指定专人直接联系,为其提供解答政策、办理救助事项等专项服务。
二、构筑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此处隐藏2112字,下载后查看---
3.严格“归乡教育”。利用流动党员在清明、国庆、春节等节假日集中回家探亲的时机,将乡镇(城市社区)党校阵地变身知识充电站,举办流动党员培训交流会,对返乡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充电”“补课”。培训内容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施策,根据流动党员不同的就业类型、兴趣爱好、成长期盼,比如针对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在技术培训上出实招;针对经商办企业的流动党员,在政策解读上帮一把;针对在企业就职的流动党员,在民生服务上下功夫,确保让学习内容更加符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需要。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流动党员1600余人次。
四、示范引领、发挥作用,凝聚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
1.聚焦服务家乡,助力振兴展作为。利用流动党员经营门类多、商品意识强、获取信息灵等特点和优势,组织召开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些信息、帮带一批农户、组织一项宣传、奉献一份爱心”系列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激发流动党员作为意识。26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形成陈坊犇众、陆坊锦鲤等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70余名农业技能人才党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种养殖技术指导,累计参与协助各地处理信访问题110起。
2.聚焦服务老乡,帮扶群众促治理。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倡导返乡流动党员把流入地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带回来,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结合“xx”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化身服务先锋,用积分记录奉献,用实绩展示风采,通过“xx”小程序领任务“赚”积分、做服务“晒”实绩,60余名流动党员借此平台主动向社区报到、参与村级事务,为民办事。
3.聚焦服务他乡,融入当地促发展。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用好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党员在参与活动后请社区党组织核实并盖章登记时长、事项等内容,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评优评先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流入地开展“支部出题、党员选题”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发挥特长,认领三类岗位(产业发展岗、技术指导岗、信访维稳岗)xx余个。发挥流动党员带动作用,推介我县优势资源,聚合特色人才,实现资源、技术共享,提供致富、就业信息,xx余名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创办企业,反哺流入地党组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例如,xx县长三角商会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服从工作分配,参与安全生产排查、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活动达xx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