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2024年X区主要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24.4万亩,产值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果园47.5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44.45万吨(主要品种为芒果、柑橘类,分别占比80.7%、14%),水果产值16.7亿元。甘蔗16.51万亩,2023/2024年甘蔗榨季,进厂糖料蔗47.12万吨,榨蔗46.285万吨,产值约4.61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7.25万吨。

(二)畜牧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牧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全年生猪出栏16.95万头、牛出栏1.18万头、羊出栏4.1万头、家禽出栏1062.67万只,肉类总产量4.29万吨,其中猪肉1.48万吨,占总产量41.8%,禽肉1.74万吨,占总产量52.4%。

(三)林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林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4%。全社会木材采伐80.1195万立方米;油茶籽产量189万吨。八角产量0.85万吨。

(四)渔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4万吨;渔业产值1.5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2.4%。

---此处隐藏3333字,下载后查看---

(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布局,拓展“三产融合”新路径。一是培育产业体系。坚持以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为方向,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重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培育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深入调研与科学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调研力度,科学规划、示范创建、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联动的种养加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三是突出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对于不同的区域,根据地区自身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以期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坚持高标准定位,注重循序渐进;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发展实效;坚持典型示范,重视基层创新。四是优化产业链布局。以养带种、以种促养、草畜一体化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全面引领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融合高效发展。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扶持劳动密集型经营主体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制定激励政策,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X区创造新的税收增长点。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管养和运输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健全新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信息产品和服务进村入户。

(二)优化资源配置破瓶颈,助推“乡村产业”新跨越。一是落实用地政策。认真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及时兑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提高资源可流动性。按照“规划引领、盘活存量、增量倾斜、创新供给”的思路,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产业用地。二是疏通城乡要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乡村营商环境,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让各类生态资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要素。三是扶持多类型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四是搭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群众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等便捷及时的信息化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效扩大就业。

(三)推进精深加工增效益,塑造“特色产业”新品牌。一是龙头引领,提升产业水平。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龙头带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担任“链主”,以资金、技术等优势开展兼并整合,带动集群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二是提升产业配套服务。鼓励专精特新企业为“链主”提供配套,在细分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产业集群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三是促进资源集聚和共享。加强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资源集聚共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强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四是强化品牌意识。一方面是推进品牌创建,注册商标,申报认证“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打造一批X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是注重品质提升,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实现身份赋码,扫码溯源。

(四)稳固利益联结促增收,构建“群众增收”新机制。一是构建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政银企户保”“经营主体+农户”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农户直接、长期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机制。建立“主体+农户+基地”法律保障机制,规范合作行为。完善风险共担形式,鼓励经营主体建立风险基金。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和就业。大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加大政策保障聚合力,确立“三产融合”新保障。一是建立土地流转补助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助推产业发展补助机制,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群众土地,对流转其他农户土地的农户和对流转群众土地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补助,保障群众产业收入稳定。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经营主体扶持优惠和奖励政策。三是推进涉农资金融合。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持续强化金融稳定的法治保障,健全有利于金融下乡的配套政策,优化提升信用环境建设和监管水平,健全对农村金融市场补贴机制,建立金融支农贷款担保体系,放大融资额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