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绘制了新蓝图,其中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的议题。社会治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今天,我们共同深入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探讨如何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党员在其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两会关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构建起“源头防范、法治保障、民生为本”的治理新图景。
(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其核心在于激活基层组织的自治活力,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在新时代,“枫桥经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两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制度实践。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层综治中心是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两会提出要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其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等功能。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配备,提升基层综治中心的实战能力,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同时,加强基层综治中心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此处隐藏5093字,下载后查看---
(二)开展志愿服务,传递温暖与关爱。党员要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弱势群体。通过开展扶贫帮困、尊老爱幼、助残扶残等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积极动员身边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党员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当发现矛盾纠纷时,要主动介入,了解情况,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通过沟通、协商、调解等方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要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例如,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解能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升级。
(四)宣传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知晓率。党员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法律意识。在宣传过程中,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的效果。同时,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和政府反映,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同志们,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党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2025年两会精神,充分认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