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民生保障,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全县人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城乡统筹,就业创业成效明显。一是重点群体就业有序推进。开展毕业生实名制登记302人,实现自主就业252人、就业见习35人,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建成了2个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和8家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向县内外转移劳动力3.78万人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企业爱心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近900人。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提高。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开班审批和监督管理,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开展创业培训24期600人,开展家政服务、酒店服务、服装加工、农业产业化技术、民间工艺品制作等专业的就业培训22期1070人,创出了“槐乡月嫂”的就业品牌。三是全民创业工作扎实开展。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新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598人。大力推荐市级创业典型,推出咸阳市2016年度“创业明星”1人、“创业标兵”2人、“创业新锐”4人。四是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8场次,参与求职56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120人,向××立讯精密电子有组织性劳务输出2批次11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此处隐藏2933字,下载后查看---

(一)坚持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一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等五项计划,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分类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确保年内实现城镇就业1250人。二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打造省、市创业孵化和示范基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多元化培育创业主体,促进创业者创业致富,带动城乡居民增收。三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有效对接。实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多渠道促进劳动者就业。四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开展各类培训1万人次,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坚持完善体系,切实增强社会保障功能。一是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积极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规范企业缴费基数,加大稽核清欠力度。继续推进“同舟计划”,力争建筑业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全部参加工伤保险。二是提升保障水平。打破现有医保二元化,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做到保障待遇等“六统一”。提高医疗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运行质量。三是加强监管服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基金立体化监管,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坚持规范创新,深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完善公开招录机制,提升培训和绩效考核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二是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三项基本制度,努力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三是做好职称和工资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做好涉企职称服务。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重点指导市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需求调查,精心制定人才招聘和引进计划,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四)坚持双向维护,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健全劳动关系运行分析研判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二是提升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完善“调裁”、“裁审”对接机制,确保案件结案率95%以上,确保调解组织建成率90%以上、50%以上案件化解在基层。三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强“两网化”管理,推动联动举报投诉平台高效运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升维权服务水平。四是做好农民工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农民工服务,推动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

(五)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完成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推进镇办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实现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内容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二是提供优质便捷经办服务。持续抓好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部分人社业务下沉到基层办理,积极打造便捷服务圈,促进人社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三是完善多样化服务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等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实施“互联网+人社服务”,推进人社部门各业务版块数据互联共享。扩大社保卡发行覆盖面,推行人社服务自助查询,努力让群众享受便捷的“一卡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