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沙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
调查与思考
---此处隐藏9341字,下载后查看---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必须为加快现代化进程打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进程,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如何把抓当前与谋长远的统筹起来,引领全市上下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攀登,是我近期反复思考的重大问题。
在区县(市)、市直部门和基层调研过程中,我高度关注城市品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问题。先后多次深入大河西先导区、高铁新城等城市新区调研,既为梅溪湖等片区两型示范取得的成果、两条高铁即将在长沙交汇等感到欢欣鼓舞,又为有的方面规划建设标准、品质、承载能力偏低而倍感忧心。在鸭子铺、黎托镇等一些城乡结合部,违章仓储可谓“铺天盖地”,部分区域的脏乱差、乱搭乱建现象甚至不堪入目,与现代化大都市大相径庭。我还留意到,长沙道路两厢的路缘石、绿化带灰尘满面,显不出本色,宜居指数大打折扣。半年来,我先后对50多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重点项目走了一遍甚至多遍,但发现大的、新的产业项目凤毛麟角,尤其工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到25%,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产业后劲从何而来?同时,我还通过坐公交、周末乘车去体验长沙的交通状况,有时候感受到的不是“车畅人欢”,而是“车堵人烦”,在地铁尚未开通、立体化交通体系尚未构建起来的情况下,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加快现代化进程又从何谈起?通过强力实施市容市貌、城乡结合部、交通治堵、非法营运四项整治,虽初见成效、有所改观,但仍然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探索治本之策。通过深入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设,展示整洁、清新、靓丽的省会新形象。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增强问题意识,我想长沙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也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要看数据指标,更重要的是看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要审视基础好的方面,更要重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要坚决克服“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等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认识,追求不留“短板”、不留“后遗症”的全面小康实实在在地建成,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宽裕的物质生活、宜居的城市品质、丰富的精神文化、良好的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在率先建成高水平、高层次全面小康之市的基础上,兼顾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市委日前结合全面小康的实际情况,对《长沙加快现代化进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并将在推进转型创新发展上作出部署。总体设想是,围绕建成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大都市,以产业倍增为抓手,加快推进经济现代化;以城乡品质倍升为导向,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以收入倍加为载体,加快推进人民生活现代化;以两型社会为引领,加快推进生态现代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长沙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