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建设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 来源:网友投稿

******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公布,要求“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对基层干部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

一、基层政权建设向纵深拓展对基层干部提出新要求

基层政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其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直接形塑了基层治理的基本样态及发展走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向纵深拓展,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群众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以及重视应急管理。

第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基层干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基层干部作为“一线指挥官”,其政治站位必然深刻影响基层政权的治理效能。基层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党性融入到血脉里,把党魂熔铸在精神中,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矛盾关系中找准政治定位,成为爱党、言党、忧党、为党的坚强力量。基层干部要清楚自身的使命责任,心中充满“使命感”,有政治上的“大局观”,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站在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基层干部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情怀,牢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嘱托,做政治上的“行动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为基层政权建设厚植基础。

第二,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基层干部善于开展群众工作。基层政权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发展基层政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对群众路线的有效贯彻。基层干部距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接触最密切,接触频次最多。群众工作干得好不好,对于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基层干部应坚持问政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群众的难题就是基层治理的课题,基层群众的痛点就是基层治理的支点。在基层治理中,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基层干部应坚持问计于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基层治理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保障群众在决策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表达权;善于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要通过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从群众中征集化解矛盾的金点子,找到解决难题的好办法,制定解决问题的好政策。基层干部应坚持问效于民。检验基层政权治理效能怎么样,关键一点就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在基层工作评价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把评判标尺交给群众,把评价话语权交给群众。

---此处隐藏5273字,下载后查看---

第四,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理念,强化基层干部的风险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基层干部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引,强化危机意识,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基层干部要善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基层治理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之间的关系,找到发展和安全的最佳均衡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基层干部要善于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要深化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认识,把握二者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特性,实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一体防治。基层干部要善于统筹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必须深刻认识基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切实做好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演练等风险防范的充分准备;同时,利用系统思维制定应急方案,提升指挥调度、应急救治、物资保障等应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