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文旅融合是文旅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在交通便利、设施充足、服务周到、文化融入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和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方面突显**特色和**速度。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旅产品既要服务时间自由、经济自由的特定旅游爱好者,更需要关注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广大人民群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少数人高频次旅游”向“多数人高覆盖旅游”转变。第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要探索“文旅+”“+文旅”新业态,要加强“在传承中创新”,避免低端同质复制导致传统文化弱化、同质化。
二是要坚持“有所融,有所不融”的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着重理解把握“深度”二字。第一,项目设计上坚持“宜融则融”。将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精神融入旅游资源、场所、设施和空间,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文创商品、旅游演艺、主题乐园等多种新业态,提升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第二,行业开发上坚持“能融尽融”。将融合理念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推动文旅与教育、科技、体育、金融、农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旅游业的外延和边界,持续完善产业链条,营造旅游地的文化环境氛围。第三,区域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例如,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可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在同质中找特质,注重打造“一村一品”,有效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二、产业融:立体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此处隐藏1615字,下载后查看---
三、要素融: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一是破解产权改革难题。第一,实施土地使用权改革。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出台《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建立规划“留白”机制,即功能留白、规模留白、布局留白,采取不落图台账式管理,实行项目化推进,助力滑雪场、主题公园、湿地公园等大项目快速落地见效。第二,推行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以级景区为试点,实行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根据景区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施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通过实施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有序推进国有景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改革。
二是打通企业发展资金池。第一,采用竞赛机制。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要改变传统的资本招商模式,以创新挑战赛、科技成果转化赛、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大赛等形式吸引企业和人才。第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探索政府为“轻资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新模式,可尝试发行政府债券以吸引社会资本注入。
三是加快文旅人才培育。
第一,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模式。实施文旅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扶上马、送一程”的人才帮扶机制,并通过实施“制度引才”“机制引才”“情感引才”,强化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要重视复合型返乡创业人才,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政策落实等“一条龙”服务。第二,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进全省高校文化和旅游类学科与专业建设,将文旅产业人才需求前置于高校培养阶段,在省属职业院校打造“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