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1.“D建+”引领治理。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对很多村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由此可见,弥合治理体系的断裂地带,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基层D组织建设,把D的领导摆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位。XX镇XX村“两委”换届后,在新任村D委书记的带领下,“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定期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及时释疑惑、解难题。对能现场答复的,直接进行答复;对现场无法答复的,收集问题提交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后再行答复。同时,村“两委”还强化对组级工作的考核,通过晒成绩、比能力,进一步压实村民小组长的责任。以此,不断提升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2.“自治+”助推治理。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全市各村(社区)按照“一事一议、内容自定”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让村(居)务管理更加民主化、规范化,打造了“绿美乡村的约定”“零距离”“大家事大家聊”等一批“有事好商量”品牌。XX镇XX村以“微治理”作为推行乡村治理的“先锋骑”,通过开展“村民议事小组”共商共议活动,以自治促共治,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来,让村民形成“有事来商议,没事来‘串门’”的日常习惯。XX镇XX社区通过召开“板凳议事会”,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使“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讲文明树新风”等观念深入人心,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3.“网格+”深化治理。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式的网格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城乡发展以及人口变化,各镇区进一步划细分精网格范围,共新增网格XX个。同时,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部分镇区还试点探索“精网微格”工作,构建起“镇区—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工作体系。XX街道积极推行“网格化+微治理”的网格化治理模式,成立四级网格服务队,为民开展更细更精的服务。XX镇建立推广“网格法律讲堂”“网格道德讲堂”“网格D小组”“网格D员微家”等网格服务阵地,提高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效率,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短板弱项
1.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村“两委”换届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上都有了较大的优化调整,班子整体的战斗力、凝聚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中的个别成员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思路还不够开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目前,XX镇XX村“两委”班子共XX人,其中50岁以上XX人,40—50岁XX人,30—40岁XX人。年龄较大的成员,长期深耕基层,已总结出一套“熟人社会”式的治理经验,但往往会因为路径依赖、惯性思维,而缺乏用新理念新思想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年龄较小的成员,如何结合村情实际创造性地推动乡村治理,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有时遇到困难,尚不能独立处理,做到游刃有余。
---此处隐藏2430字,下载后查看---
1.进一步强化基层D组织建设。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只有加强和优化基层D建工作的职能作用和内部管理水平,使村民更加信任、更加认可基层D组织的能力和作为,才能为高效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奠定基础。要加强基层D组织对乡村治理政策和理论的学习运用,促使村“两委”干部、D员在落实政策时能够将理论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不是脱离村级实际的空谈,进而为乡村治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路径。同时,要优化基层D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在工作上要有制度、有方法、有纪律,坚决做到不滥用职权,不出现责任弱化、工作懈怠、不思进取等问题。在处理村民问题上,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合理、公平地调处,使基层D组织在开展乡村治理时更具领导力。
2.进一步培育村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乡镇D委政府、村“两委”以及乡村新型利益群体(比如,返乡创业者,养殖大户,种植大户,退休村干部等)要共同协作,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积极培育村民自治的“主人翁”精神,为乡村治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村“两委”可引导村民通过民主推选等方式选出若干名大多数村民认可、集体服务意识高、善于推动乡村治理的“能人”作为“当家人”。村“两委”要与“当家人”保持有效沟通,借此充分考虑村民利益,最大限度满足村民合理诉求,真正让村民有极强的参与感,进而主动愿意参与到更多的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中来。
3.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共同体意识。针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活动固化等问题,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可由政府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通过等级评估体系的建设,为社会组织带来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进而激发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对于社会组织自身来说,在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时,应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满足村民的真实需要,提高村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有益补充,在与村民的互动中,除了要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作用,更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4.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围绕美丽XX镇村建设突破战,把被撤并镇集镇纳入乡镇规划建设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编制或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可以考虑结合全市正在推进的农房改善试点工作,选择地理位置较偏、人口较少,村民改善住房条件意愿强烈的自然村作为突破口,在被撤并镇集镇周边要素空间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布点,以此既可引导村民集中居住,更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供给服务质量。同时,要开展集中整治,明确镇区主体责任,加大对被撤并镇集镇区域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在卫生、秩序、环境等方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有效管理。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也应根据责任分工和具体情况,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治理常态长效。
5.进一步规范村级工作事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主要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因此,唯有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范围,才能有效减轻工作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依规明确D政群机构、村级组织的职责范围、履职方式、运行流程,真正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一些行政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分流机制,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村级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逐步推进实现村级组织工作数据综合采集、多方利用,做好提质赋能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