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运行机制构建调查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调配功能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被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金融机构将“绿色”理念嵌入其运营理念、战略决策、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但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缺乏绿色理念,以环保为名,逐利为实,持续为“两高一剩”产业供给资金,致使绿色金融发展面临“洗绿”“漂绿”及监管套利等问题。如何加快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加绿色资金有效供给以及保障绿色资金发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机构转型的“绿色”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规模逐步扩展,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发展至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依然以传统绿色信贷为核心,主要利用各种总量控制和限贷等方式来限制企业贷款。绿色金融项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其着重点,2013年末~2017年6月末,国内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5.20万亿元增至8.22万亿元人民币,如图所示。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由3.69万亿元增加到6.53万亿元。各种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贷款余额也

从1.51万亿元增加到1.69万亿元。我国绿色信贷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得益于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并且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之下,其整体银行贷款结构呈现出了良性发展动向,但是其总量还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总体而言,我国绿色信贷占据我国整体贷款数额的10%左右,在未来发展之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绿色信贷

兴业银行最先采用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les,EP是由世界各方国际金融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制定的绿色发展原则,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监管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按照该项准则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投资的同时,要综合针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估,在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杠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2006年中旬,兴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基本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推出了创新型的“绿色信贷”项目,当时预计“十一五”期间发放100亿元。

截止2018年末,兴业银行投入绿色金融融资总额16450亿元,这就意味着节省了我国大约2959万吨的煤矿,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年节水量40922.72万吨。针对涉及到“赤道原则”的整体项目投入了总资金1506亿元,其目的在于对贫困地区进行精准的生态扶贫,并投入绿色金

融扶贫贷款73.02亿元。除此之外,诸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开拓创新,开展了绿色金融租赁项目、绿色金融企业信贷项目,在节能减排的信贷项目方面也进行了业务拓展,同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公共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信贷服务。

(二)绿色金融理财产品

对商业银行而言,从碳排放权的理财商品方面进行业务开拓,比如说在2007年8月份的时候,中国深圳发展银行就推出了这样一种理财商品,其突出特色就是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权相互关联,主要开通了人民币和美元两种理财方向。从这之后各大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都在低碳理财商品方面有所涉猎。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面临的困难

对于绿色金融体系来说,想要获得有序的发展必须要依赖良好的环境要素设置,显然当前中国的经济市场并不满足这一要求。就目前来说,中国虽然在绿色金融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绿色金融市场都在建设初期不断摸索和发展,面对金融机构的系统性缺陷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弊端,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和政策完善。

(一)整个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问题

第一,金融机构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无法遵循有效地平衡性原则,整体结构也处于扭曲状态。以商业性为基础的金融机构,其最终追求的势必是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运营思想指导下资源势必会像利润较高的区域流动,由此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化偏好”现象。从中国的金融机构整体分布上来看,从东部到中西部其数量处于递减状态。商业银行在发达地区所提供的金融支持势必要优于欠发达地区,在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无法获得有效的资源分配。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势必会导致欠发达地区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所获得的金融支持不足,进而出现绿色经济的区域化分层加剧。同时在信贷资本的投入方面,大型企业所获得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而中小企业想要在绿色能源方面获得发展,资本筹措将是其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第二,企业获得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其对银行业的间接融资依赖性过于严重,这进一步造成了行业发展的风险集中到了银行产业当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以银行业为主体而得以铺开的,社会各行业的经济发展对银行业都有着较大的依赖。在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通过对利率的控制和调整,从而实现限制污染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目的。在这样的金融控制措施之下,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带来了较大压力。

---此处隐藏14567字,下载后查看---

起的环境责任,甚至有些银行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除了关心产品的价格之外更为注重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和公司整体的形象。在这种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够尽最大努力去履行自身的生态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就很难获得顾客和市场的信任,更遑论长期的健康发展。银行同其它企业之间的差别决定了银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是要注意效益的获取,例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等。我国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发展与国际上的其他银行之间确实有较大差异,因而我国银行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拥有更加强大的公信力和更加良好的形象。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发展绿色信贷的外部激励机制

外部激励机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为绿色信贷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科技能力、人才实力等因素确实会对于绿色信贷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相关体系的建立也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绿色信贷的发展方向。从政府角度来看,我国各级政府要做好职能转变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尽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该类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使绿色贷款商品尽快进入到市场当中,并得到长足发展。

3.加强环保信息共享制度的完善力度

一个成熟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全面的关于环境治理的信息,也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信贷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绿色信贷产品的发展方向,但是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政策都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效果的产生。相关职能部门如果能够进行高质量的信息共享和监督工作,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保护以及金融产品的安全性。

在众多职能部门之中,环保部门、中国银监会、银行这三大类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的。如果这三者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共享,掌握更加全面且更加真实的信息与数据,就能够保障绿色信贷政策的落实,也能够保证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取得。想要真正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是尽快建立起一套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使得三者之间能够在工作上进行有效配合,减少制度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是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得相互之间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一手信息,了解彼此的动向,落实监督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如果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系统能够同环境信息系统进行紧密结合,除了能够提

 

 

高社会征信系统的成熟性和全面性之外,还能够保障环境政策的高效落实。环保部门凭借自身强大的能力和作用能够向金融部门提供大量的环境信息,在这些环境信息当中不仅有各类处罚和违法情况的负面信息,也包括各类奖励和环保认证等情况的正面信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如果在特定的区域当中出现了违法行为,那么该企业所失去的很可能是全国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贷款、评优、评先等活动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企业如果在特定的区域当中有突出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那么就会受到区域信贷政策的帮助和支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得多数企业自觉发展绿色信贷,加强自身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