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更新时间:2024-01 来源:网友投稿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7篇)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此处隐藏6320字,下载后查看---

D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到2021年的2.4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4%。研发人员总量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第三十四位上升至第十二位。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这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高素质人才、多维度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链条贯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体系与科技人才需求紧密衔接,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对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长效机制。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全球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需要深刻认识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关系。数字化赋能产业绿色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以数据和知识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促进新能源和绿色技术创新,助力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绿色化引领数字化发展方向。运用绿色先进技术手段,对数字传感设施、网络基站设施、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改造升级,能够实现资源最优利用和绿色智慧生产,有效提升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融合发展,发挥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场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双向融合,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数字化与绿色化科技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研发具有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特征的新技术。要瞄准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先进数字化绿色化产业集群,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要积极参与数字化绿色化国际规则制定,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数字贸易、数据管理、碳排放数据采集、低碳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要持续优化有利于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强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政策引导,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打造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结构制定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7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