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国共产D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D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要原则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发掘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明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D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报告》还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论述内容全面、思想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D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赓续探索的过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资源。中国共产D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D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D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D的二大制定了D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D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1957年,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底,周恩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结出累累硕果,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D的领导。一部百余年D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D人赓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资源。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D人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D,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阐释,讲好中国共产D领导人民不断奋斗的故事,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真正在内心深处厚植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D、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自觉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诋毁D的形象、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随着革命年代的战火硝烟远离人们的视线,这一点显得越来越重要。

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D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现代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是与一定国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相结合,有其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D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思想、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D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报告》强调,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些既是对中国共产D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其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方向保证,即坚持中国共产D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报告》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中的前两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是核心内容,即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五个方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实践维度的具体展开。三是世界贡献,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维度。作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播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人们用这一科学思想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增强人们的理论素养,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中国式现代化见证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世界作贡献的伟大历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中国式现代化见证着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大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见证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历程。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赞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D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这对于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D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提供了丰富素材。从“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非合作论坛”到“中阿峰会”,“中国智造”的足迹遍及全球,成果惠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无理打压和肆意抹黑。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幸福都是靠奋斗得来的。“啃老”不足取,“躺平”“摆烂”更不可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处隐藏5722字,下载后查看---

1.促进个体成长成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任何美好的蓝图都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成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D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也在不断实现现代化,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和造就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体现责任担当。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不同主体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强化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把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二是聚焦受众需求,因材精准施教。在教育目标上,要把引导受教育者坚定正确理想信念、淬炼坚强意志品质放在第一位;同时进一步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充分利用信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条件,增强教育效果。三是激活受众主体,自觉提升自我。《报告》对青年寄予了深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D话、跟D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些要求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四有”新人来说,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可以说,只有充分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

2.传播D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报告》对未来五年、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都提出了目标任务,既体现了时间的承继性,也体现了目标的阶梯性。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积极性。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是加强政策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传播主导意识形态,以此帮助人们了解过去5年与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中国发展战略布局和未来走向,增进对中国共产D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从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二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盈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榜样人物先进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加强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三是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和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氛围。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疑难问题,要及时作出澄清;对于各种错误思潮,要理直气壮地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3.以思想政治建设塑造政D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坚强的领导力量。《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D。”作为一个拥有九千多万D员的大D,要团结带领十四亿多人同时迈向现代化,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D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所谓“大D独有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数众多、管理层次复杂,造成思想难以统一、行动难以协同一致;二是由于人数众多,组织的新陈代谢愈发困难,“后继有人”的难度更大。因此,D必须以思想政治建设塑造政D品格,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坚强领导力量。第一,教育引导广大D员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自觉,按照“三个务必”的要求,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上。第二,坚持全面从严治D,全面推进D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D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我们D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第三,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从严落实“忠诚、干净、担当”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抓好干部管理监督,确保D和国家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提高D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D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4.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主要靠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报告》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些论述对于加强对外传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将对外传播中国价值观作为重要使命任务。一是立场要正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坚持自信自立自强,反对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文化虚无主义。二是内容要精选。要实施外宣精品工程,选择能“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三是话语要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就是要在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方面既彰显中华文化特质、传播中国价值观,又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D领导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未来美好生活而开启的伟大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D和中国人民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所提供的中国智慧。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式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素材,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的重要尺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维度,两者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见证全体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