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文稿汇编(23篇)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97847字,下载后查看---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以乡村人才队伍的现代化为支撑。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快速改变了乡村人口的规模与结构,进而影响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乡村常住人口规模缩减,主要是大量村民以农民工等形式转移到城镇工作生活。乡村人口的流出通过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乡村治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直接导致乡村治理主体的流失,乡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人才缺乏,农村出现了两委班子老化、医生与教师无法保障等问题,乡村治理过程无法得到更多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与此同时,我国乡村治理队伍不理解治理、不知道如何开展治理的能力不足问题仍存在。从根本上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乡贤精英外流,使得村支两委队伍力量整体上受到削弱。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以乡村公共服务的现代化为基础。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依托的公共服务仍有短板,表现为部分村庄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尚未集中收集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不高,养老、教育、医疗服务供给仍不充分,农民看病、子女上学还有不少困难。在传统公共服务之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法律、文化、环境等新型服务需求不断出现,但供给不够。现代治理注重寓治理于服务,服务是治理的重要依托。当前乡村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使得乡村治理缺乏足够有效的服务与信息载体。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一是改变“三农”投入单纯重资金、重项目的做法,更加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头雁工程”,通过给予财政奖励与补贴、支持租赁与购买农村土地、鼓励离退休人员还乡等举措,引导人才向乡村回流,放宽户籍、年龄等限制,探索向社会招聘职业村干部,便捷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渠道。二是搭建乡贤理事会、协商会等平台,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农民企业家、优秀农民工等新乡贤在乡村教化、纠纷调处、发展集体事业中的作用。三是加强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系统公务人员专题培训,针对乡村基层干部加强社会调解、社会服务、心理疏导、民主协商、法律咨询等技能培训,提升治理能力。四是加大社区社会工作者培养,推进社工长期入驻乡村,依托专业特长辅助基层D群组织开展工作。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大局部署城乡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便利人口双向流动,从基本制度上助推城乡治理联动。二是统筹乡村集体土地与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引入社会资本、公益共建等方式,全面补足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三是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增强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统筹规划与部署,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五是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助推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运行,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信息化、集成化、便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