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体系,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总书记指出,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
区聚焦破解街道、社区权小责大、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实施街道职能优化改革攻坚行动,推动街道聚焦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在为街道减负担、转职能的同时,同步为街道赋权增能,赋予乡镇(街道)对区直部门派出机构的考核评价权等五项权力,通过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推动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搭建“街呼区应”工作平台,对街道无权独立处理的事项,联合责任部门共同解决。健全区域党组织架构,深化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体系。择优选配以党员为主体的楼栋长队伍,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阵地体系,增强基层治理内力
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此处隐藏880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指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区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进行配备,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通过加大力度招录一批,规范程序转化一批,依法依规补齐一批,优化布局扩充一批,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总量大幅度提升。聚焦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履职本领、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健全完善培训机制,运用“理论教学+基层锻炼”等形式,塑造一支懂治理、善创新、优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社区工作者“亮牌践诺”,常态化开展认领群众“微心愿”工作,开展政策宣讲、爱心募捐、文明创建、公益维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居民满意度。
四、强化制度体系,释放基层治理动力
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
区规范完善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把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楼道长纳入议事协商会成员,发挥“头雁”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居民互助组,以“楼道拉呱会”“百姓夜话”等方式集中民意民智,探索“会场+现场”“固定+移动”“线上+线下”等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实施居务公开“阳光工程”,强化社区居务公开监督;探索推广居民公约“红黑榜”“积分制”评价机制,形成奖惩相济的激励机制,让“小公约”撬动社区“大治理”。创新实行公开承诺机制。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摸清小区突出问题和居民需求清单,召开公开承诺大会,对承诺事项进行公示。开展“心安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围绕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服务治理、设施配套等方面,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主动发现、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居住环境、就业增收、健康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六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实现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