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扭住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活动为抓手,积极抓收入、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现将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财源建设,全力抓好组织收入

一是强化财政收入征管。根据年初人代会批准的2024年财政收入目标,分解任务、积极组织收入。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配合,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加大非税收入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二是积极主动向上争资。围绕国家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深入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精神,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基金等资金机遇,全力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政策扶持。三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常态化清理存量资金机制,将盘活的资金统筹用于亟须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推动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资源,支持依法依规将砂石开采经营权等优质资源注入国企平台,推动存量资产资源和新增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的良性发展。

(二)聚焦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民生福祉

---此处隐藏4022字,下载后查看---

(一)持续挖潜增收,培育壮大综合实力。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强化财税部门工作联动,加强收入分析和调度,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调整情况,掌握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情况。深入挖掘税源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壮大我区可用财力。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基金等资金机遇,加大跑步进厅力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上级政策变化和项目申报方向,全力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地**县。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政府资金资源统筹,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资金撬动作用,激励民间投资,完善部门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对结余结转一年以上或不需要实施的项目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二)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厉行节约,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二是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部门经费在部门预算执行完毕前,原则上一律不予追加;从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能缓建的暂缓实施;审慎开展新增项目建设,对于年初预算未纳入资金计划的建设项目、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三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省市重点考核项目支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

(三)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围绕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兜紧兜牢三保底线,严防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总体可控。三是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聚焦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专项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审计、巡视巡察查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四)推进预算改革,助力财政节本增效。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推动数字财政建设,深化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和整合,保持财政业务数据纵横贯通,实现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二是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2024年将重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佳、财政支出效益不显著的项目在下一年度安排预算时缩减预算规模。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行党建+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多线并联)特色党建机制,构建1+4+N的国企架构,充分发挥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五)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财政形象。一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财政工作大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活动方式,深化理论武装,驰而不息抓实作风建设,推动财政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厘清股室间交叉职能,科学合理设置股室岗位,开展轮岗交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结合放管服改革,推进内部规范化,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三是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主动联系对接乡镇和部门,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上展现新时代财政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