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建设网络强国助力民族复兴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在D的XX大报告中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当前,互联网不仅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助推器,亦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和新利器,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已然成为我们D面临的现实课题。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对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全面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D的忧患意识和历史担当,体现了为世界谋和平发展、为人类谋文明进步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襟。因此,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有助于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借此激活,由我为大家作一堂D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

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生成逻辑,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凝结于中国共产D百年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

(一)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著述中,马克思都谈到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生产力提高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力从手工磨生产向蒸汽磨生产的转变、社会历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促进科技的发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了科技思想的重要论述。列宁认为,科学技术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大机器工业和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的巩固才可以说是有了保证。列宁还认为,在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下,没有具有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们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要充分发挥科学和技术专家的作用,实行全民科技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才。D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洞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作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

(二)历史逻辑:凝结于中国共产D百年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D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的重要论断,认为自由就是人们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利用掌握的规律改造现实世界,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D进行科技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D的经济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要将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作为一次伟大革命,放在与社会革命同等重要的地位。1956年D中央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口号,作出了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和“十年规划”,开启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新浪潮,许多重大科技突破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D中央进一步重视科技发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明确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江泽民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强调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加强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应用。D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要将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D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针对当前我国网信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作出了着眼长远的部署,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

---此处隐藏8923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民性,充分展现出其深邃的理论价值和强大的实践伟力。

(一)丰富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于人类经历信息革命这一崭新时代背景,科学回答了前人没有遇到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世界之变中观察世界大势、从时代之变中把握时代潮流、从历史之变中争取历史主动,开创了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这一思想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基本方法,涵盖了D管互联网、网信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网信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民性。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新的理论创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实践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成为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篇”。

(二)成为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D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信息化对治国理政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挑战。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际,针对当前我国网信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作出了着眼长远的部署,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D积极主动、未雨绸缪,面对意识形态斗争,提出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对网络安全,提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提出把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面对信息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提出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数字政务、数字社会建设,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面对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植根于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又指导网络强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当前,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情况下,网络空间也逐渐成为人类的共同家园。如何发展互联网、用好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始终秉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一是积极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平台,从2014年连续成功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到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正式成立,为维护网络安全、交流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福祉、共享创新成果。二是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进程,深入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网络空间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等活动,从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到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从国际电信联盟到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中国政府及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技术社群、智库等,在国际重要平台积极发声,放大发展中国家声音,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三是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从发展跨境电商、数字技术等新业态新模式,到加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和5G等信息通信技术合作,中国广泛开展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让互联网发展成果造福世界人民。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彰显了中国共产D人胸怀天下的宽广胸襟,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同。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