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结合在市委党校的学习和个人工作实际,在党校学习休息日期间,带领我市卫健部门组成了专题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实地走访、查阅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目前,*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6家,市直医疗卫生机构7处、乡镇卫生院19处、社区(村)卫生室514处、社会办医机构226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3334人(其中:市级单位医疗机构2225人,基层卫生院1109人),实有人员5394人(其中:市级1990人,人民医院2185人,基层1219人);学历结构为:本科及以上学历2918人,大专学历1791人,中专及以下学历68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95人,占比91%;职称结构为:副高以上职称401人,中级职称1868人,初级职称2324人,无职称640人,其他161人。市镇两级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4961张,实际开放719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8.56张。*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为全省首批县级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9家卫生院全部建成一级甲等卫生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保障。先后完成了人民医院北区新院、人民医院感染病房楼、市立医院新院区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正在加紧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镇街,规划建设*、*、*3个区域诊疗次中心,突出社区和中心村卫生室建设,着力构建20公里急救圈。成功创建重点专科16个,实现85%以上危重症、疑难杂症不出*,90%以上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一定缓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处隐藏1999字,下载后查看---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下步应着力加强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改善就医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一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加快推动中医院新院区、疾控中心检验楼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全力推动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调推进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提档升级,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常见病、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运行,健全远程医疗服务和专科联盟工作体系,畅通上下转诊渠道,促进医防深度融合,建立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适当增加财政经费定向补助,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通过拉开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政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医养融合。积极推动医疗和养老在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有机融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努力建成一批区域分布合理、服务辐射能力强、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切实满足老年人在居家诊疗、专业康复护理、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医养服务需求。

(二)坚持实行错位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愿意来看病。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精神和要求,紧扣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科学合理界定市级四家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优化医疗资源,实行错位发展,大力发展和培育特色科室、优质医疗服务,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人民医院综合性龙头医院、中医院中医特色医院、妇保院妇幼保健和计生医院、市立医院慢病常见病康复医院的不同定位,科学编制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功能,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医院良性发展。鼓励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如中医科、糖尿病专科、儿科、妇科、口腔科等,把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室下沉到基层、服务在基层、建强在基层。继续推动落实对口帮扶机制,探索推进辖区医卫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多点执业、定期坐诊、志愿义诊等形式,引导医疗专家人才下沉基层开展传帮带、专业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卫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让医疗机构看得了病。一是建好区域卫生服务网络。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健全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建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底层薄弱问题。加强村卫生室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小病不出村。三是建好联动诊疗服务平台。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建立远程诊疗室,连接基层与专家资源,推行网络预约诊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与满意度。

(四)完善医疗体系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一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努力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是政府的责任,医改新方案也明确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牢牢把握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努力在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做好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等方面出实招,促使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地惠及所有人群。二是加强基本用药保障。根据当前农村医疗实际情况,调整扩容基层卫生院基本药物目录种类,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全面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层层加价,确保患者到手的药价回归到合理水平。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补贴力度,强化落实零差价的补偿到位措施,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药品、耗材联合议价带量采购,依托医共体或区域大型医院开展联合议价,进一步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统一配送、配备使用、医保报销等环节,建立全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