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再次举办“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百村千户调研成果发布与分享会,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总结过去一年暑期乡村调研和寒假调研征文的成果,表彰在本轮社会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并启动2024年度新一轮大型调研工作。在此,我谨代表经济学院和“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项目组向与会的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地欢迎!向项目组织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圆满完成社会实践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
借此机会,我想就发起和组织“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百村千户调研活动,结合开展动态谈一些认识和看法,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重要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有鉴于此,在2021年底至2022年春节前,我们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系统策划并开展了第一轮百村千户调查活动,我们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到广大农户和村庄、了解农村现状,全面收集和掌握一手材料、力争找准问题根源。基于2022年寒假和暑期的大型调研结果,我们顺利出版了《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2022)》一书,从“农户—村庄—乡镇”三个层面全面调查乡村振兴实施现状,科学评估国家支农惠农、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初步效果,进而探索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本次报告交流的是基于2023年度组织的新一轮大型调研,包括2023暑假和2024寒假案例调研。这一轮延续了前一轮基本框架,着重增加了产业振兴方面内容。这是因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在于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因此,积极探索产业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的新路径,有利于激发和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为此,项目组基于中国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突出聚焦了“乡村产业振兴”这一重大命题,系统梳理、设计出农户、乡镇、村庄三套问卷,并且进行反复打磨。调研方案发布后,共有553位同学报名,本着科学性和可实施的原则,项目组根据调研需要挑选了228位参与培训,最终实际有效参与调研的同学共145位,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有79位,其他院校有66位。本轮调研地区涉及xx省、xx省、xx省、江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共计12个省级行政区,涉及107个乡镇、142个村庄、近2900个农户家庭。
---此处隐藏3601字,下载后查看---
再举个例子,我们常说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要南米北面,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我小时候是在xx,面粉是很金贵的东西。这背后是什么道理?难道南方人喜欢吃米而不喜欢吃面吗?我看未必如此,因为据说面的营养价值会更高,导致北方人普遍长得高。在南方人家庭中,如果家庭殷实就可以买到面粉,哪怕是价格贵一点他也可以去买,由于家庭富裕,需求弹性较低。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经济学的原理,对于我们的同学而言,如果想进一步有所发现,就要通过调研、通过思考把从书本上、在经济学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现实生活中。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来听听我们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经济学思维与观察”,每个学期对所有的学生开放,培养这种思维和意识,这也应该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本领。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开展调研,哪怕是经济学的学生,在学习书本后,面对父母或者亲戚朋友询问经济学道理,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和当前形势,估计也是哑口无言。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有所分析和解读,这基于两点要求,第一是要懂得原理,第二是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我们要做好调研,才具备这种能力,再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有可能真正地回应我们社会所需要的问题,发展所需要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需要我们的一些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扎根于我们的中国大地,做好调研才有可能从个性到一般,通过总结提炼出所期待的理论。我们经济学院一贯倡导“小调研、大视野、真学问”的理念,也主张把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观察社会生活中,更主张以社会实践的成果来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所以我们坚持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包括组织这种大规模的调研,其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同学能够通过这样一次活动,把实践和育人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如何更好地融合的方面做一些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xx省第十四届“挑战杯o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们调研组基于调研项目《大国小农: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困境与出路的调查研究》的成果被评选为特等奖,这也是近年来我院在“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取得的最好成绩,在这里向获奖者表示祝贺,期待更多的作品获得相应的荣誉。
这次调研是作为一种尝试,我们期待着在实际过程中培养大家的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之后同学们还会进一步地分享,非常期待着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调查中获得真知,获得成长。
今天也是新一轮大型调研的启动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调研方案、调研实践机制,全方位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力争让每一位参与调研的同学都能够获得有意义的、丰富的实践机会。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让大家能够共同进步,也期待我们的调研进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