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五式”分类工作法激发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1512字)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承诺践诺式”管理,强化在职党员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村集体经济建设等工作重点,通过采取“年初亮承诺+年终评议”的方式,对农牧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在其他各类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中担任职务的党员进行“承诺践诺式”管理。承诺分为任期承诺、年度承诺和重点工作承诺,每名农牧村在职党员依岗按责向支部承诺“1+N”项具体事务,向全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并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的“四评”方式,督促农牧民党员进一步理清思路、靠实责任、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设岗定责式”管理,激发无职党员内在动力。村党支部着重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牧村稳定等工作,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从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等方面设置政策宣传、带头致富、村务监督、社会治安维护等岗位,积极为农牧村无职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亮出身份,带责履岗,公开服务。通过“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方式,积极发动有履职能力的农牧村无职党员自信的站在“合适”的岗位上,履职践诺,展现新时代农牧民党员新作为,实现了农牧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双向跟踪式”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创新性地实施了“四个一”措施,推进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跟踪管理为辅的“双向跟踪式”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指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实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无缝对接。同时,定期开展家访、电话访谈等活动,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还利用春节等节假日返乡时机,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党员冬训和民主评议活动,确保他们始终紧跟党组织步伐,不流失、不掉队。

“激励关怀式”管理,引导年老体弱党员提振信心。对农牧村年老体弱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以“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所乐”为重点的“激励关怀式”管理,给予更多关心关爱,确保年老体弱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各村党支部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提供帮扶服务,组织慰问活动,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和学习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通过送学上门、过“政治生日”等方式,激发老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奋斗精神,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为农牧村发展贡献力量。

“结对帮教式”管理,提升双语党员沟通能力。针对部分藏族农牧民党员汉语表达理解能力不高和近几年通过招考选聘、下派挂职等方式入村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不懂藏语,工作沟通不便的实际,实施“结对帮教式”管理。一方面,借助“草根宣讲”这一平台,从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两代表一委员”中选派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具备藏汉“双语”水平的同志到农牧村开展藏语专场党课,发放藏汉双语党章等学习教材,在各农牧村党支部用藏汉双语开展“三会一课”,提高藏族农牧民党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乡镇干部夜校平台,充分利用乡镇基层学校教育资源,邀请学校藏汉语文老师担任培训教师,举办藏汉双语短期培训班,组织汉语表达理解能力较弱的农牧村党员和不懂藏语的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培训,在共同学习中互相提升。此外,实施结对帮教活动,通过支部书记、支委成员等党员与不通双语的党员结成对子,实现信息互通、情感共融和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