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硬骨头”,对约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任务,推动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过去,发扬成绩,切实增强做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县坚持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全部县直单位,实现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切实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推动成本效益并重理念“全覆盖”,解决预算绩效管理“轻成本”难题。为避免预算安排中“干事不计成本”、项目成本不够细化等问题,**县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着重在部门单位中树立“成本和效益并重”理念。突出成本管理“前端控制”作用。要求预算单位全部项目支出均设置成本指标,并将成本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引导部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健全完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成本效益评价作为事前评估的重要因素,分析论证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实现投入成本与产出和效益相匹配。鼓励单位在项目提报时,分析不同投入规模下产生的效益对比,选择适应当前形势的“最优解”。如在**县环卫设施及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中,分析购置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投入与效果对比,并与全县清扫面积结合,合理确定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购置数量,通过合理核减洗扫车数量并对现有车辆进行维修,节约资金370万元。在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改造项目中,因项目单位未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成本测算理由不充分,投入经济性不够合理等原因,评估结论为不予支持。对未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项目不予入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把关守口”。促进项目成本构成由“主观”到“量化”。聚焦部门申请项目成本不具体、不够量化问题,压实部门单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在预算编制中全面完整反映项目各项支出构成,每个项目成本构成不得少于2条,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和单位成本,确保项目申报之初逐项量化成本构成,明确财政资金投向,确保财政投入与产出相匹配。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由“点”到“面”。在2023年选择部分试点单位开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2023年印发《**县财政局关于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在全部县级预算部门、单位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每个部门单位至少选择1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不断完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指标、标准和方法,进一步突出成本效益。

---此处隐藏5183字,下载后查看---

(一)推动形成成本与效益并重、预算与绩效共赢的新体系。当前,基层政府存在“有心办、无力办”的现象,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拓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基层政府要贯彻落实好“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的指示要求,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能花,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能少,选择出真正需要开展的项目,与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相协调。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落实,构建“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做到财政资金节约与项目实施效果兼顾,增强部门单位认同感,推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在绩效结果应用上,注重发挥党委政府牵头带动作用,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财政牵头组织、部门具体实施、多方积极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同时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职称晋升和职务评聘上向绩效管理成效显著的人员倾斜,鼓励绩效人员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推动形成地区间成本评价成果共享、支出标准体系共用的新体系。建议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指南或框架,通过细化明确评价原则、目标、方法和程序,为各地区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参考。地方财政部门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全国框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形成自上而下的成本绩效管理新模式。建立各地成本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建议由上级财政部门牵头,建立成本评价项目共享资源库,包括绩效评价报告、数据研究分析、支出标准体系等内容,实现各地形成的成本绩效评价结果和出台的支出标准体系共享共用。对同类同质项目,要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免重复评价、无序支出、高标准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具备区域性、普遍性的支出方面,可开展支出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地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预算,严防超标准支出和浪费现象。

(三)推动形成人才集聚化、绩效信息化的新体系。人才是引领绩效管理不断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打造一批绩效专业知识能力强、熟悉财政管理、绩效管理、财务会计、行业专业知识的“多面手”,形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强劲动力。财政部门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设置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绩效管理专业人员。通过加大培训频次、活化培训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部门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基层绩效管理水平和能力。基层部门单位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意识,在重点项目绩效管理、部门整体绩效管理中树立责任意识,不能简单满足于完成财政部门安排的日常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工作要求,要真正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第三方机构要切实承担责任,不断提升评价工作质量,严格主要评价人员终身负责制,对评价项目的目标和最终报告的真实准确全面负责,提高评价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提升评价工作质量,形成的报告要可读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力度,广泛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切实发挥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结果作用,将绩效结果应用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相结合,通过暂停资金拨付、调整资金用途、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等手段,利用信息化方式,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四)推动形成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的新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部门单位的配合程度,增强绩效管理各方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成本项目评价时,要明确绩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充分借鉴行业支出标准与地区支出标准,细化绩效目标、评估标准、评估周期、评估方法等内容,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的影响。评价机制应基于客观、可衡量的标准,评价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成本评价结果应得到被评价单位的认可。同时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在财政部门、第三方机构和被评价单位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让被评价单位能够及时了解评价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绩效目标值、评价结果和改进方向等内容,为被评价单位提供反馈的机会。建立绩效评价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相关信息和报告,通过评价信息公开,督促财政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提升项目筛选的精准性;引导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升工作质量、发挥第三方评价的智库作用;推动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绩效评价各方重视程度。

同志们,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