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矢志造福人民。中国GCD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就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大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长远谋划和推进改革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党领导改革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好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挑战,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推动养老、教育、就业、生育、住房等领域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服务质量,在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就要坚持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要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展开,确保在民众呼声中找到方向和动力,以切实可行的惠民政策与措施,以温暖人心、改善生活条件,以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并激发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决策之中,以便让每一个人的智慧得到体现。

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比如,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6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也必然要求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价值取向,《决定》在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了几点,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改革才有意义。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此,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要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同时,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此处隐藏2670字,下载后查看---

三、树牢正确的政绩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拓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坚持以正确政绩观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深刻认识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统一的,对上负责、对下负责都要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处理好“谋”与“做”的关系,谋划拟定改革措施要注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坚决避免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的决策方式,对于改革的做法、改革的效果也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表扬,而是要充分听取群众评议,确保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既要坚持对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急事急办、应改快改,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打基础、挖源头、利长远,着眼标本兼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改革以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良好的大环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决定》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些举措的落地见效,必将不断造福人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等等。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把各项改革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三是做好统筹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指出:“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带动发展,又要根据发展水平确定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程度。为此,要强化问题导向,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改革,集中精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