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在保障改善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学深悟透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民政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崇高价值,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弘扬民政文化,不断增强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软实力,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发展为民爱民的民政部门文化,塑造良好的爱民形象。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传承民政文化,充分认识到“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民政工作鲜明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始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开展工作。把民政机关建设成为模范爱民机关。教育引导民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对为民爱民理念的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切实加强民政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强化民政项目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是“红线”“高压线”,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使用等思想认识,引导民政干部树立好廉政爱民的良好形象。
发扬扶危济困的民本文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着力健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大力弘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文化,保障好低保对象、低保边缘群体、临时遇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享尽享。着力传承发展恤孤慈幼文化。加大对困境儿童特别是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障力度。着力弘扬扶残助残传统文化。深化对提出的对残疾人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等重要论述的思想认识,健全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高度关注流浪乞讨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完善救助管理制度体系,兜住兜牢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
传承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敬老文化。“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孝亲敬老传统文化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政部门必须结合担负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重要职责的实际,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世代传承。大力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的赡养等问题,指导基层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督促赡养人依法履行赡养义务,防止欺老虐老弃老现象的发生。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扩大助餐服务供给,全面推进城市幸福食堂和农村幸福院建设,聚焦困难、失能、高龄、空巢老人,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织密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网。
弘扬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引导全社会树立慈善意识。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发展慈善事业的重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倡导主动奉献、关爱他人、平等相助等慈善文化,引导人民群众真正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广泛深入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慈善法规、慈善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推动慈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引导和支持有意愿及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慈善事业。坚持一手抓监管、一手促发展,运用好各类慈善信息平台,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渠道,夯实慈善事业发展基础。
---此处隐藏1516字,下载后查看---
拓展现代健康的婚俗文化,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持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倡导邻里和睦、勤俭致富、勤俭持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向上、适度简约、内涵丰富、理性高雅的现代婚俗文化。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提倡婚事新办简办,着力提升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和幸福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坚决破除婚俗领域陋习。针对高价彩礼、奢侈婚礼、低俗婚闹、盲目攀比等文化陋习,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采取完善村规民约等举措,对结婚彩礼、宴席标准、随礼标准等逐一予以规范,积极培育婚俗新风尚。
创新文明生态的殡葬文化,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加大力度培育现代文明殡葬文化。通过提升殡葬服务生态人文内涵,大力推动文明低碳殡葬,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保护推广符合节地生态安葬的丧葬习俗,引导更多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将尊重生命、绿色殡葬理念贯穿殡葬全过程,通过宣传引导,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绿色文明健康的现代殡葬理念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补齐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加快建设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切实办好人民群众“身后事”。全面深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坚持不懈专项整治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倡导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
保护源远流长的地名文化,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弘扬地名文化意识。我国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地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是新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民政部门必须在挖掘和保护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厘清地名历史文脉,掌握各类地名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地名文化。突出提升新生地名文化内涵这个重点,兼顾方便使用和文脉传承,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综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标准,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调查,使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词来命名地名,深入开展地名文化宣传,不断健全地名文化保护体系。
培育诚信守法的社会组织文化,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诚信社会就是要建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普遍践行诚信理念的社会。民政部门要引导社会组织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形成以此为基础的道德行为、契约精神、信用及奖惩制度,把不断提高公信力作为头等大事,以诚信文化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法治文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对社会组织运行作出了明确规范,必须引导社会组织不断强化依法依规按章程开展活动的意识,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体系,夯实社会组织法治基础。强化社会组织监管。重点抓好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和活动等关键事项的监管,特别要加强对服务型社会组织的安全运营监管,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