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乡村建设情况的思考与建议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做法和成效

目前,全市共建设86个未来乡村,其中47个已经通过省级验收。这些村庄在村容村貌、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聚焦产村融合,激发产业“潜力”。践行“经营乡村”理念,探索投、建、管、运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化“村企共建、以企带村”发展,按“企业出资、村民入股、集体收成”模式,做强产业引擎。如,龙游县浦山村利用“畲族村”特色,进行整村开发,导入亲子游乐产业,掌握“乡土牌”流量密码,每年吸引10余万游客;常山县芳村村依托油茶产业优势,释放“油茶+N”活力,培育“油茶+旅游”模式,累售油茶8万余斤,销售额520余万元;开化县高合村融合本村特色项目,打造“金禧漫居”共富工坊,形成“1+N”乡村旅游线路,带动50余家农户收入增加。

实行市场运营,提升经营“能力”。探索多元运营方式,组建未来乡村强村公司,与国资公司、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开展联合运营或委托运营,提高未来乡村运营能力和水平。如,衢江区盈川村组建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强村公司),将村集体土地等使用权作价入股,年固定收益60万元;江山市早田坂村将全村资源打包交由国企运营,国企根据需要建设相关场景,发展旅游、研学等,每年获固定收益40万元;常山县金源村将闲置古民居及集体土地打包租赁给腾云旅游公司,目前已建民宿用房76间,床位165个,丰富游客体验。

---此处隐藏2030字,下载后查看---

三、思考与建议

统筹联动,协同高效,抓住规划“牛鼻子”。一是不断完善规划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按“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系统进行村庄规划与村庄设计,实现空间一体化推进。二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连片发展,持续发挥各区块比较优势,重视片区各村协同发展,以强村为引领,带动基础较为滞后的村庄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出台系列政策,在空间盘活、用地倾斜、资金保障、人才集聚、创业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集成改革,打破乡镇壁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强化理念,创新模式,探索运营“新路径”。一方面,要创新运营理念。根据实际,出台全域乡村运营相关政策,搭建乡村运营平台,落实乡村运营专项贷款,形成“运营前置、运营全程和运营全域”理念。明确运营端,形成一站式运营模式,为未来乡村提供精准化和专业化运营服务。另一方面,要健全运营机制。以“国资投建+民企运营+利益联结”机制来经营未来乡村,坚持“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引进社会化运营团队做好规划,国企发挥投融资功能,释放乡村资源价值,成立运营工作组,形成乡村强大合力。

政策引导,多元融合,激活产业“动力源”。一是优化产业环境。制定优惠财政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机制和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产业,将区域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一村一品”定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三是推进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合作,构建产业发展同盟,将周边村特色农业融入产业链。

内培外引,聚智赋能,打造人才“强磁场”。一是“筑巢引凤”聚人才。宣传农村人才政策和创业机会,加强人才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人才居住、医疗环境,打造一批能级高、作用强的乡村创业创新平台。二是“固巢养凤”注动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培养渠道,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在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三是“强巢生凤”促发展。搭建人才成长阶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开放发展环境,引导乡贤资源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运营,以人才引领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