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多项研究表明,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全国多地发生过极端暴雨灾害:2012年xx发生“7.21”极端暴雨;2021年7月,河南、xx等中部地区遭遇了极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郑州、安阳等多个城市发生“7·20”洪涝灾害。2023年7月底至8月初,京津冀地区遭遇连续5天极端强降雨,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

为了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灾害发生后,国家要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研究,全力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深入分析“23·7”特大洪涝灾害中暴露出的xx市防洪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灾害及防洪能力评估,完善各流域整体防洪体系,提高各项基础设施防洪能力,以保障城市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线。

1.xx市“23·7”极端强降雨及洪水防御

---此处隐藏19355字,下载后查看---

4.3加强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留出洪水蓄泄空间

严守防洪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清退违法违规建设,依法加强空间用途管控,确保河道、湖泊等水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长效发挥行洪蓄水等基本水利功能和生态保育等综合功能,保障流域防洪排涝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山区河道要“先理水(沟道)、再理路、后优化村庄规划布局”,加强河湖空间及城乡发展空间系统管控。

4.4提升“有效治洪”综合能力

加强“有效治洪”综合能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防洪不是单一依靠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而是需要全流域上下游一盘棋、京津冀一张网、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共同发力。全面提高整体综合能力,需要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和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试点建设,持续迭代优化业务模块,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流域防洪管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通过进一步检视现有防洪法规,推动修订相关法规条例,协助推进制定xx市永定河保护条例,加强依法治洪。完善道路、电力、供水、通信、污水处理厂站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防洪标准体系,解决重要基础设施易受洪水影响等问题,以及电力、通信设施等“一断致多断”等问题,提高重点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加强洪涝灾害安全教育普及,培育居民群众防大汛大灾意识,正确认识极端天气事件,积极支持配合预警响应,同时提升应急自救能力。构建“自助、共助、公助”为一体的社会防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