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论逻辑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这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也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实践要求做出的重要回应,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特征要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要求的根本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GCD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表达,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则依据,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建设构想。

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关系的逻辑实然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体现为人类进行实践的物质能力之不断进步,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生产的总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精神文明代表着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有益成果,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发展深刻体现着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体现着物质对于意识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阐释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立足感性的实践活动这一人类生存具体形式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科学解决了精神性活动和物质性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物质生产活动是精神活动,乃至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不仅是意识、精神生产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发展后,其才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4]。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制约与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对现代社会建设中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基础性作用作出了深刻概括。

---此处隐藏5335字,下载后查看---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9.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50.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6.

[7]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29.

《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