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总书记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D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D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D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青年发展的思考,一直以来都是D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从D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看待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到高校考察调研,同青年代表座谈、向青年致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D的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把我们D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D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勉励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同时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带头站稳人民立场”“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五个模范”“五个带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最新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崭新境界。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提升青年的思想境界。马克思高度评价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始终将青年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强调“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展青年工作的根本依据,D的青年工作的本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头脑。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和学习,要求青年“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青年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才能筑牢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思想智慧,从而辩证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规律,以崇高信仰坚定前行的勇气和魄力,努力具备与承担使命匹配的德行和才能,实现其使命担当。

(二)以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强青年的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掌握新本领,才能推动D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破解“本领恐慌”的手段,青年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青年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应变求变的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持续提高青年的斗争本领。强调,“胜利实现我们D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我国处于战略承压期,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不少挑战,社会思潮总体可感可知,但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呈现出发展趋势更具多变性、活动空间更具虚拟性等特点。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警惕“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死灰复燃、趁机而入,更要警惕青年在盲目追星、过度消费、狂欢娱乐等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价值空虚,防止国内外“西化”“分化”思想对青少年群体的侵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善于“以文化人”,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此处隐藏2961字,下载后查看---

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符合时代特征与现实需要,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核,分析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科学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坚持思想教育原则。思想教育原则是思想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在教育过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要坚持“方向原则”。历史和实践已证明,坚持D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正确性,即坚持D对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就是通过向广大青年传播体现D的方针、政策、主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D的各项政策、主张对青年产生良好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主体原则”。高校思想教育强调在尊重青年的前提下,运用D的创新理念武装青年,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丰富思想教育内容体系。丰富思想教育内容体系,不仅是实现思想教育目标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思想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正确导向,不断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深化内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充分发挥课堂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科、课程、教材等关键环节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与陶冶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学生内心,成为他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取向,切实凝聚大学生价值共识。此外,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培养青年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完善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俭约自守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效融入高校课堂中,增强大学生自身品德建设,为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指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上好思政课,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思想教育。要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式。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善于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运用微电影、微课堂等形式打造鲜活多样的思政课堂;优化话语表达形式,充分结合当下现实案例,将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双向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发挥隐性育人作用。比如理学、工学类等专业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要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带入教学,培养青年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要以文化普及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驱动,开发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课程内容,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资源整合成一个模块,开展专题教育。

(四)发挥思想教育载体作用。思想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想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客观媒介。对高校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以实现成效最大化。既要运用好理论政策类宣讲活动载体,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也要开展好“寓教于乐”为主的文娱体育类活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不断尝试和突破中提升思想教育的生机活力和现实针对性。优化思想教育网络载体建设和运用,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教育网络平台,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旋律,及时更新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将社会热点话题、榜样人物等鲜活素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呈现并进行有效引领,引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