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在国家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状态。对于我国而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确保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具备应对各种威胁的能力,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1]53。其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命题和任务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之中,并且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中被突出强调,凸显出新时代以来党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立足新征程,要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当在认识层面、方法层面和实践层面集中发力,进一步筑牢国家建设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一、强化认识指引:准确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特征
思想上层建筑虽不像经济发展状况那样,有明确的数字指标去衡量,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主体对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的感知,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因此也有其刻度和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把握。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应当对其本质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与其他领域存在着互动、紧密的关系。因此,绝不能以割裂的方式考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而应当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与其他安全的关联性。
一方面,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和风向标。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2]118。统治危机源于合法性危机,根本在于共同的思想基础出现了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领域,国家的政治危机可以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窥见端倪。因此,当意识形态基础有所动摇,也预示着整个社会体系将要有系统性的安全危机产生,如果不及时处置,破败倾颓之势很快就会随之而来。
---此处隐藏7914字,下载后查看---
(四)优化安全环境: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舆论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主体发挥着构造和浸染作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能够培植人们的“四个自信”,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从而为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一方面,应当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时度效是舆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在充分把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下功夫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阵地。
另一方面,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在斗争中牢牢守护意识形态阵地,防止错误思潮影响和威胁意识形态安全。“所有灾难的发生,不是因为之前的征兆过于隐蔽,而是因为我们的疏忽大意和应对措施不力。”[16]5保持斗争精神,就是强调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的过程中,必须在承认斗争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观念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而不是在遇到斗争和问题时犯不愿斗争的“软骨症”、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回避斗争的“妄想症”。
另外,还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努力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在与世界发展的链接中不断变化,要持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必须要树立世界视野,努力提升对外宣传水平,及时有力地驳斥各种谬误和攻击,积极谋求国际舆论斗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