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Bigdata,megadata),俗称海量资料或巨量资料,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仅利用常规软件工具难以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需要借助新处理模式后以获取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集合。不仅具备传统数据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和准确性(Veracity)的5V特点。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源动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深度融合,万物互联时代的数据显现出井喷式爆发、集聚式发展的特征,对国家治理效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今,大数据进入新发展阶段,与其说这是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不如将其视作一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社会治理理念的全方位变革。不可否认,大数据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正经历着大数据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二)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工作是各单位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办公室的重要管理职能之一。工作中的保密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秘密文件、电子凭证档案、干部个人信息、办公数据及其他不宜公开的事件。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其主要职责与统计调查数据息息相关,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调整约束,承担数据产生、加工、储存、分析和发布的职能,肩负保证相关数据不失真、不失密的义务,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数据、各行业统计数据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原始数据不再是孤立、毫无关联的,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专项挖掘和逻辑推导,从非涉密数据中剥离、提取涉密价值。这些数据一旦失密,丧失的不仅仅是使用权,也意味着所有权将蒙受严重损害。基于此,办公室保密工作亟待转型升级,要积极破除思维定式,与时俱进提升内部数据管理水平,把必须保密的数据控制在最小的知悉范围,守牢国家数据安全底线,避免给国家信息安全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和威胁。
二、大数据背景下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保密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与新时期保密形势要求存在差距,警示教育效果不佳,导致部分涉密人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失密后果的严重性、窃密方式的多样性认识有偏差,麻痹大意、玩忽职守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涉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认知有限,忽视了其利用碎片化数据实现逆向推导和分析的特点,在生产、储存、传输、管理敏感信息和数据过程中因疏忽大意造成失泄密后果。
---此处隐藏3776字,下载后查看---
1.加大访问关口控制。为确保终端设备数据安全,应当提升用户访问权限的管理,重点审核用户访问合法性,分析记录用户访问路径,做好访问日志记录与留存。同时,要健全非用户访问拦截机制,通过设置传统密钥、动态口令、身份甄别等途径,核准确认用户身份信息,从源头技术上减少泄密风险隐患。2.严格实行数据加密。作为一项历史悠久而且实用的加密手段,数据加密的工作原理是综合采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换为密文,以此保障数据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隐蔽性、可控性。经过转换,传输过程中窃密者没有密钥无法截取数据,从而保障数据安全传输。3.强化入侵检测能力。严密监测各类应用系统,发现系统漏洞及时修补,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定时查杀病毒和木马等程序。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强化入侵检测能力,建立入侵检测系统,有效应对各类黑客对数据库的侵袭,准确监测识别用户、数据和行为的异常。
(四)夯实基础,严守阵地,加强保密阵地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设备投入。应当全面建设保密技术防范硬件,并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进而对保密工作开展所需的设备进行更新或者是添置。保密要害部位规划建设应避开公共通道,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内部应当配备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三铁一器”,也可根据需要配备屏蔽柜、干扰仪等,有效阻断电磁波辐射泄密途径。严格规范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管理工作,涉密办公设备应当在具备国家保密机构资质认证的单位采购,并实现专机专用,分类管理、物理隔离。2.优化系统安全模块设计。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管理系统,都要有严格的用户身份鉴别、存取控制和存储保护功能。为确保合法用户登录,口令要避免单一重复,尽量扩大字符选取范围和破密难度,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口令。对于某些系统的入口,当访问者超过上限试探性入侵时,应设警报、锁机、数据清除等防范措施。至于重点使用的网络办公系统,可增设独立运转的安全监测程序,用于后台记录信息的使用者、使用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等。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浩如烟海的数据正悄然推动着一场深刻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这一中心理念不曾改变,保密管理的要求也必然朝着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作为保密工作的主体,保密工作者支配、利用数据的能力,将直接左右保密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保密工作的走向。大数据背景下,保密一线的工作者要尽快转变工作职能,积极探索建立人工与智能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主动学习,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引领保密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