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才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区立足辖区文旅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旅从业人员引培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搭建人才平台、强化人才支撑,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完善制度机制,营造优良人才环境。制定《“贤聚**”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名家专项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强化文旅人才工作的组织保障,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统筹区委组织部、区文化和旅游局等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召开首批“贤聚**”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名家专项评审会,推荐11名人文社科类优秀人才,涵盖律师、文物专家、摄影、编导等支持辖区文旅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始终将文旅人才服务作为提升文旅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以项目化挂钩文旅人才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文旅工作上门服务,实时掌握人才动态,详细了解相关人才工作和生活情况,着重听取人才对**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整合景区、酒店、文化演艺商家资源为**人才绿卡优惠政策提供支持。

坚持外引内培,推动人才聚合发力。通过承办全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全国乡村旅游培训班,开展文旅产业招商大会、户外运动、文旅赛事、艺术季等系列活动,扩大**文旅产业知名度,汇聚吸引一批文旅项目管理、演绎、文化等人才关注**、了解**、来到**。在文旅招商大会上,促成11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吸引150余名文旅人才汇聚**共谋文旅未来;率先召开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在专家人才交流分享中获取**文旅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紧扣“新国潮”“原创力”“青年+”“本土+”的人才思路,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孵化本土文旅IP矩阵,截至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1人。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提升在地文化影响力,先后培养出一批能创作、能登台、能辅导的本土化优秀文旅人才,团结街道期丽、碧鸡街道董珈源获得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紧扣发展需要,用活人才培育平台。聚焦人才孵化平台一体化,成立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企业建设、社会支持的一园四中心为格局的**都市文旅产业园,打造集招商、研发、展示、培训、宣传为一体的人才吸引地。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引入**省规划设计院文旅空间规划人才到辖区基层挂职,推动云安会都与**学院产教融合试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符合**文旅酒店业发展的“政、校、企、行业协会”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辖区企业与高校、行业协会的沟通信息平台,实现文旅“产、学、研”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文旅酒店管理运营人才培育课程。聚焦现有文旅平台作用发挥最大化,在“两馆一所”以及20余个新型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艺、文博、特色旅游项目讲解员等文化活动,在弥里有乐、百草村等文创园区培育艺术家社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不断丰富文旅业态人群的聚集和交流平台。

---此处隐藏1743字,下载后查看---

构建评价体系,激励人才持续创新。建立健全文旅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人才的贡献度、创新能力、行业影响力等多维度指标,实施分层次、分类别的评价与激励措施。设立“**文旅英才奖”,对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并提供科研经费、项目资助等支持,激发文旅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探索建立文旅人才信用体系,将人才的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纳入评价范畴,营造诚信、公正的文旅人才发展氛围。

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文旅生态。紧跟数字化转型趋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文旅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信息的精准匹配、高效管理和智能服务。该平台将集成人才招聘、培训、评价、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为文旅人才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在线学习资源、行业动态推送等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人才搜索、项目合作等便利,促进文旅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关注心理健康,营造人文关怀氛围。重视文旅人才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人才心理健康关爱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压力管理工作坊等活动,为人才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同时,建立人才关爱基金,帮助解决人才及其家庭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才生态环境。

下一步,**区将不断完善文旅人才发展体系,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创新活跃、服务高效、生态良好的文旅人才高地,为**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