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高位谋划、一体统筹,完善基层治理制度
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抓手,注重系统化思维与整体化建设,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格局。1.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市级政府将治理能力提升纳入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计划。市、区两级政府相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成功召开两次全市推进会与社区工作者大会,形成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书记”协同治理新常态。2.健全网格治理机制。优化基础网格配置,细化全市12412个基础网格,创新划分4418个经济网格,成立超7800个网格党支部和3.1万个楼院党小组,配备2.4万名网格员,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链条,确保党的领导深入基层末端。大力推广“综治中心+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建设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综治中心,完善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精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市已被国家评定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3.健全指导评价机制。优化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专项小组的职责分工,建立月度调度、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制度,坚持持之以恒地加强跟踪问效,以确保每项工作的落地见效。
二、坚持扩权赋能、减负增效,破解基层治理瓶颈
---此处隐藏560字,下载后查看---
通过专项整治和机制优化,切实解决基层治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提升整体治理效能。1.在“壮马赋能”上见实效。建立街镇职责与权力、资源相匹配的制度,壮大街镇服务管理力量。深化“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施“优编强基改革”,将全市161个街镇工作机构优化为“五办四中心”,下沉1086名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到街镇,探索新入职公务员社区锻炼机制,加强街镇在党建、治理和服务方面的统筹能力。2.在“轻车减负”上出良方。坚持“两上两下”相结合的策略,全面摸排59项市级“小马拉大车”问题,通过精准施策解决问题。累计清理街镇挂牌机构1578个、议事协调机构1593个,撤回借调基层人员512人,出台“基层数据一张表”以减轻填报负担,并将市级考核指标压减44%。3.在“激励担当”上谋实效。透过项目推进干部考评,出台十条激励措施,推进“项目深化年”工作,已到10个区县的89个项目现场考察,评估220名干部表现。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1至7月共关爱回访104人次,为64名党员干部正名,进一步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上半年,市财政为村居组织运转及干部薪酬拨款达6.55亿元,为基层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坚持骨干队伍、双管齐下,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市致力于建强基层治理的支撑保障,通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和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固堡垒作用,努力将社区打造为居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1.夯实骨干队伍。出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完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全链条机制,实行定期招录与动态补缺制度。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人数保持在1.4万,达到每万名常住城镇人口配备20人的水平,提前2年达到标准。加强能力建设,分层次进行全员培训,并通过挂职实训和社区治理“大比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立××城市党建学院和基层党务学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推动社区工作者待遇提升,建立3岗20级职业体系,将其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薪酬纳入“三保”范畴,提供坚实的职业保障。2.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服务场所建设,出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指导标准,推行“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108.4万平方米。整合服务资源,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15分钟生活圈、工会驿站等建设,创新“公益+低偿+市场”模式,实现各类政策项目顺利向基层集聚、落地生效。优质服务供给,关注“一老一小”“一困一弱”群体需求,推进社区食堂、睦邻市集、社区微业等,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大问题。3.凝聚多元力量。基层治理不仅依靠社区力量,还需要社会力量的结合。把新就业群体作为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深化“党员先锋车”活动,开展“泉城星光榜”评选,认定新就业群体高层次人才43名,建设“泉新泉驿”暖心驿站1100余处,动员2700多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共建共治,推动1.3万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老旧小区“信义+酬金”物业服务,建立4890余个协商议事平台,有效解决了停车、电梯加装、物业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