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专题研讨心得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在复旦大学参加“聚焦海外引才、纵深推进产-才-城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认真听取了xx个专题讲座,参加了xx个现场教学,进一步升华了人才工作思想认识,拓宽了谋划人才工作思路,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能力。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谈心得体会。

一、培训感悟

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日渐成为集聚能力强、辐射领域广的国际人才高地和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人才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先导,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D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从“34号文件”到“浦江计划”再到“高层次人才新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达到全国创新。政策背后的实质是持续“放权松绑”,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和用人主体“增动力、添活力”,释放创新源头活水。二是海外引才,构建国际人才高地。加大海外引才引智力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引进各类上海紧缺急需的海外人才,先后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逐步实现人才集聚从量向质的转变。2023年,上海人才总量已超过675万人,人才增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水平科学家近十年增加了3.8倍。三是注重服务,营造人才创业发展良好环境。做好服务工作是上海做好“引才、留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一系列人才新政,其重心在营造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主要做法是:大力发展国际社区、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营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深度链接优质资源,建立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新机制新平台,形成全要素、可持续的人才服务生态圈。因而上海形成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比较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二、我县人才工作成效与不足

我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围绕发展目标,根据打造临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积极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总量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我县人才总数XXXX人,同比增XX%。其中高层次人才XXXX人,同比增XX%。人才工作存在不足主要是: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我县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XXX人,占XX%,高级技工(技师)XXXX人,占XX%。顶层设计不够,指引人才配置、集聚、评价、激励方面政策措施不完善,尤其是根据产业发展所需,在人才引进、培育和人才创业发展等方面欠缺完善的政策措施体系,未能形成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比较优势。公办中小学学位不足、未能满足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副主任以上医师比例低、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改善,人才安居住房保障有待加强,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宜居环境有待优化。

---此处隐藏2098字,下载后查看---

调研摸底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分类别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统筹做好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以公务员、事业编或特聘等方式,公开招聘机关、事业单位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动员企业组团赴高校进行城市推介、校园招聘,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招引更多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来莞加入培养项目。支持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3、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产才城融合发展水平

认真贯彻市委关于深化空间革命、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地引产、以产塑城、以城留人,实现城市能级提升、人与城市良性发展。加强统筹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锚定未来10年改造目标,制定未来5年改造行动方案,实施年度改造计划。当前,我县要抓好西太隆现代化产业园区和港湾新城南部片区改造,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动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公共空间优化升级、产业片区改造提速、居住空间优美舒适。根据城中村改造、新兴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抓好人才引育、人才创新创业激励、人才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

4、优化服务,营造人才创业良好环境

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大脑为依托,构建市县联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港澳青年人才创业社区、创业大厦,实施“创业保姆式”服务,促进港澳青年人才交流、创新创业。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抓好新建楼盘人才房配建,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驿站。抓好高品质新型人才社区建设,打造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有文化品味的城市优质生活圈。健全完善人才医疗服务、人才子女教育、人才家庭老人养老等软环境服务保障。